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水稻恶苗病逐年加重发生特点、 主要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发布时间:2016-05-09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张夕林

水稻恶苗病是由串珠镰刀菌侵染所致的一种系统性病害,带菌种子和稻草是水稻恶苗病的初次侵染源。2000~2012年,水稻恶苗病在本地零星发生,田间发病率不到1%,且多在苗期显症。2013~2015年,水稻恶苗病在本地的发生面积骤增,发生特点、为害特性和发生程度也与10多年前具有明显差异。


一、 发生特点

1. 发生程度重、范围广、重大面积大:2014~2015年水稻恶苗病发生程度明显重于历年。据大面积调查,水稻主栽稻区恶苗病发病株率均较往年明显加重,田间病株率一般10%~15%,严重田块达40%~50%,仅南通市通州区发生面积38.5万亩,占水稻面积79.38%,其中发病株率在10%以上的面积达12.5万亩,占水稻面积25.77%,而在2000~2012年期间,全区水稻恶苗病发病面积占比不超过5%。

2. 田间显症时间延长、症状类型不一:一般年份,本地水稻恶苗病多出现在苗期,分蘖期以后田间就很少见到病株。症状主要是以徒长型为主,田间表现为叶鞘细长、徒长、叶色淡黄及死苗等。2014~2015年水稻恶苗病不仅在苗期多发,进入分蘖期以后田间仍有不少恶苗病病株,甚至在孕穗期也有少量病株发生,而且恶苗病症状类型除徒长型外,更多表现为普通型,即病株高矮与健株差距不大,病情不断发展至孕穗期前后陆续枯死,下部茎节可见数条白色逆生不定根,枯死植株叶鞘内并有粉红色霉层症状,与细菌性基腐病非常相似。

3. 品种间发病有明显差异:2015年南通市通州区不同品种上恶苗病都有发生,但发病株率明显不一样。通过田间自然发病株率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品种发病较轻,平均病株率在2%~3%,而少数品种如武运粳24、南粳9108、南粳5055、扬粳2号等发病较重,有的品种病株率高达30%~50%。


二、 恶苗病发病重的原因分析

1. 菌源充足:病原菌源是病害发生三要素中的首要部分,恶苗病的主要病源是带菌种子和稻草。近年来,水稻恶苗病虽然发生较轻,但常年发生,部分水稻植株感染恶苗病后不仅没有显症,还能继续生长,直到抽穗结实,但种子内已有菌丝潜伏,这一部分种子正是来年田间恶苗病菌的最大来源。此外,近年来带病的稻草也成为恶苗病病害发生提供了一部分初侵染源。

2. 浸种操作不当:在浸种时防止病菌扩散并杀死病原菌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关键。2015年我们在调查了解中发现,水稻种子药剂处理浸种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能使用专用浸种器具浸种,多数种植农户使用的器具大小不一,用药量和水量不标准,浸种的药液浓度不一致,有的水量太少,药液不能全面接触种子,有的水量太多,药液浓度太低,不能有效杀菌,达不有效灭菌效果。二是浸种时间过短。农技部门建议种植农户使用药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或16%咪鲜·杀螟丹的浸种时间在15~20℃时需要60~72小时,而多数农户浸种时间一般都是48~60小时,如果气温低于15℃度,浸种时间还应适当延长,才能确保药剂浸种杀菌效果。三是使用不对路的药剂,以及配比浓度不当,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浸种,直接进行播种育秧,从而加重了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为害。2015年我们专门进行了多种药剂处理稻种防治恶苗病试验:结果表明单用咪鲜胺处理稻种对恶苗病效果很差,有的甚至无效;25%氰烯菌酯悬浮剂、17%杀螟·乙蒜(菌虫清)对恶苗病的防效达95%左右,效果十分显著。因此,选准对路高效药剂,切实做好稻种药剂处理是有效控制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发生为害的唯一途径。为此,要求各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经营销售部门在销售和推广时就要开展宣传发动,全面指导和推广药剂浸种;同时,广大农户也要按照农业部门的要求,自觉选用高效对路药剂处理稻种,确保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和水稻秧苗安全正常生长。

3.易感恶苗病品种种植面积比例大:2014年开始,南通市通州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高产、耐肥、密植、优质的水稻品种表现相对易感恶苗病的特性,如武运粳24、南粳9108、南粳5055、扬粳2号。2014年种植的面积占水稻面积的为25.5%,2015年这些品种种植的面积占水稻面积的50.85%,是上一年的1.99倍。


三、 防治策略

1. 选择抗(耐)病品种,截断病害初次侵染。选择有更多抗病、耐病的水稻品种。虽然目前没有理想的高抗恶苗病的水稻品种,但我们可以参考实际生产中不同水稻品种恶苗病发病程度的差异,选择恶苗病相对发病较轻的耐病品种进行种植。选择无病种子,部分感病品种较轻的植株可以结实,但种子内部已带有潜伏的恶苗病菌丝。因此,要杜绝使用发病的田块周边的稻种,而应选用相对无病的稻种。

2. 严把种子药剂处理关,降低病菌侵染风险。作为预防水稻恶苗病最后、最有效的关口,要严格规范以下种子药剂处理操作环节:一是适当晒种,这样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浸种前应选择晴天晒种1~2天;二是选用高效对路药剂进行浸种,高效药剂与使用方法是25%氰烯菌酯悬浮剂2~3ml+16%咪鲜·杀螟丹15g;或17%杀螟·乙蒜(菌虫清) 20~30克。苗床育秧:两种配方任选其一,对水6~7kg,可浸稻种4~5kg,浸足48小时。浸种后捞出,不要清洗,直接催芽播种或不催芽直接播种。特别强调的是,对市售包衣或已拌过药的稻种,仍需按上述要求进行浸种。直播稻:两种配方任选其一,先加少量水对成母液,然后均匀拌稻种5kg,并覆盖闷种6小时后直接播种。四是要注意药液水配制浓度要准确,拌种时要将种子和药液拌均匀,让种子充分吸收药液。切不可将稻种连袋扔入药液中,必须让稻种直接接触到药液。要先将浸种药剂兑水配成药液后再倒入稻种,切不可将稻种浸入清水后再倒入药剂。直播稻田也要进行拌种,切不可不进行种子处理。浸种时必须处于蔽光状态,药液需淹没稻种。选用咪鲜胺复配剂进行浸种防治恶苗病时,还必须需加氰烯菌酯才可以确保防效。

3. 加强栽培管理,进行全程防控。稻恶苗病一旦侵入水稻植株后就很难进行根除,一味地增加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也不能达到有效控制恶苗病发病为害的效果,反而增加了稻谷中农药的残留量。为有效地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为害,我们应在药剂处理种子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进行可持续的全程防控。一是做到适期播种,避免低温播种而影响浸种效果;二是做到适时、适量施肥,尤其尽量少使用氮肥,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三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恶苗病病株要尽快、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减少菌源;收获后应对有病的稻草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作燃料或高温沤制堆肥,彻底切断菌源。

编辑人员:余琦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