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多地小麦发生黄花叶病

发布时间:2014-07-11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作者:方圆

    

    有一江苏读者近日来电说,他的2亩地小麦处于7~8叶期,2月10日前后麦苗出现整株叶片发黄、矮缩不长等现象,病苗分蘖较少,田间病株率达30%。当地农技员诊断小麦发生了病害,而且这种病害没药可治。近期,江苏金湖、盱眙、兴化、安徽寿县等地多位读者也来电话反映类似情况。

    记者跟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植物病毒病研究专家程兆榜研究员赴江苏淮安、盱眙、宝应、高邮、仪征、兴化、姜堰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今年小麦黄花叶病在江苏省多地麦田发生较重。

    在发病的小麦田里,记者看到全田小麦高矮不一,有部分麦苗株高与邻田麦苗相当,部分麦苗株高较矮,矮缩的麦苗叶片明显发黄。检查矮缩的麦苗,可见心叶上有与叶脉平行的褪绿条斑,与绿色组织相间;第二张叶片上的条斑较明显,有的整张叶片发黄;根系生长正常。据了解,这块田在去年10月23~24日播种小麦,品种为扬麦13,之前2~3年播种的也是扬麦系列品种,已连续3年发生这种病害,而且发病较重。当地有多个播种扬麦系列品种的田块也发生了这种病害,而播种扬辐麦4号的田块未见发病。

    程兆榜在仔细查看了这块小麦田的发病情况后说,小麦心叶上有褪绿条斑,而且麦苗矮缩不长,应该是受到了小麦黄花叶病危害。发病麦田的病株率达70%,发病较重,对产量影响较大。他还将病苗带回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麦苗感染了小麦黄花叶病。

    小麦黄花叶病由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传播病毒侵染麦苗引起。该病在秋苗期侵染但不显症,次年麦苗返青阶段开始发病,病情发展的适宜气温为8~15℃,日平均气温高于12℃时进入隐症状态,病苗恢复正常生长。播麦后的土壤温湿度及次年小麦返青期的气温是影响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一般小麦播种后气温高、土壤湿度大,春季气温低,发病重。去年江苏省秋季寒流来得早,不利于病毒侵染,入春之后气温偏高,不利于病毒增殖,总体来看应该发病较轻。

    为什么小麦黄花叶病在上述田块发病较重?程兆榜研究员分析,扬麦13等部分扬麦系列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均不强,容易感染该病。如果病田连续多年选用这些品种,会导致土壤中的病毒累积,遇适宜天气条件发病严重。上述田块的小麦播种后气温较高,有利于禾谷多黏菌活动传播病毒。

    小麦发生黄花叶病后,没有特效药可以救治。选用宁麦13等宁麦系列、扬辐麦4号等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特别是在江苏省扬泰地区如仪征、高邮、宝应、姜堰等老病区,更应换用抗病品种。冬春麦苗发病后,可以增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减少产量损失。


编辑人员:岳帅,超级管理员:管理员联合编辑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