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旷日持久的灭蚊之战

发布时间:2019-06-26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曹涤环

 

蚊子,是俗名,它的学名叫“蚊虫”。据统计,地球上有二千多种蚊子,我国有二百多种。危害人类的蚊子主要有三类:按蚊(又叫疟蚊)、库蚊(又叫家蚊),伊蚊(又叫黑斑蚊)。


  蚊子生存的历史久远,多米尼加出土了一块珍贵的琥珀,里面有一只栩栩如生的蚊虫,经碳十四测定,它已经在这块由古老松脂矿化成的琥珀里沉睡了四亿二千多万年,这证明蚊虫是地球上资格很老的昆虫之一。现在世界上已统计到2100多种蚊虫,传播疟疾等20多种疾病。很多年以前,发生于广东等部分地区的乙脑疫情,就是蚊虫惹的祸。


  蚊子是怎样叮人的呢?在二千多种蚊子中,其中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是按蚊、库蚊、和伊蚊三属。蚊子约能把80多种病毒传给人,其中有一半可使人类致病。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蚊子传染的疾病。科学家经过观察和研究证实,只有雌蚊才吸血。因此雌蚊的嘴是刺吸型的,有一个像针头一样的装置,专门吸人和动物的血。雄蚊不叮人,因为它的口器为吸食型;无刺吸能力,以吸食花果液汁为生。蚊子有一套绝顶本领,飞行起来异常敏捷,沼泽地带的蚊子可飞行30公里,盐沼地带的蚊子则可飞50~70公里。蚊子在黑暗中有眼无视,它对“供血者”的追逐能力是依靠其触须和三对腿上的传感器。它根据人体的温度、湿度及人体散发的有味化学物质探测目标。它们触角中的受热体细胞,像一具高性能的“热象仪”,可以感受到0.05摄氏度的温差变化。蚊子能在百米之外,就准确地判断人、畜栖居的地点而纷然而至。据观察,不同蚊种对“供血者”有不同的偏好。有的专门叮吸人血,有的喜欢叮吸牲畜血液。不同蚊种的吸血活动也有差异,按蚊、库蚊活跃在黄昏,伊蚊则在午休前后。闷热时的高气温和细雨绵绵之夜是蚊子最猖獗的时刻。在同样的环境中,有人易被蚊子叮咬,这主要是人体的化学成份反应不尽相同使然。平时出汗多又不常洗澡的人,因汗中含有氨基酸、乳酸、盐质等化合物,最易招引蚊子;体质强壮好动、肺活量大的人,因排出二氧化碳多,蚊子常“闻味前来”;胖子与瘦子,蚊子常爱找前者下嘴。此外,蚊子对香味也十分敏感,爱用香水等化妆品的人,蚊子容易光顾。蚊子对颜色的反应也有不同,深色皮肤比浅色皮肤的人要多挨叮咬;白色衣服有较强的反光能力,对蚊子有一定的驱避作用,所以,夏天穿浅色衣服更为适宜。蚊子在吸血前,就将唾液从唾道管缓缓注下,因其唾液中含有抗凝成分,所以“供血者”的血液不会在蚊喙中凝结。蚊子吸血时,大约要花5秒钟的时间,才能把螯针刺入人体皮肤,每次吸血需要1~2.5分钟,每餐约吸血2~8毫克。蚊子吸血后,都有剩余的唾液留在人体皮肤下面,唾液中含有的某种蛋白质能和人体中的抗体结合,使皮肤过敏,而产生让人发痒的肿块,待你发觉时,往往这可恨的蚊子早就逃之夭夭了。


  在人们长期的与蚊子的斗争中,积累了很多消灭蚊子的方法,生物灭蚊为国内外所重视。所谓生物灭蚊,即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来灭蚊。动物中的青蛙、蛤蟆、蝙蝠等都是常见的捕蚊能手。据研究,一只青蛙或蛤蟆一夜间可捕食50~100只蚊子,蝙蝠则可捕食200只以上。这些灭蚊能手应该受到大力保护。有些热带植物也能捕食蚊子,如国外有一种淡黄色的食蚊蘑菇,它的冠部表面分泌出一种带粘性的有气味的液体,30米以内的蚊子闻到气味就飞扑过去,被粘住而被液体消化掉。一只蘑菇一昼夜可粘食蚊子250~300只。目前,很多地方均已开展对这种蘑菇的研究和栽培。如果各家各户都能在住宅周围栽上一些食蚊蘑菇,将大大有助于灭蚊。北京植物园也有一种热带食蚊草,既可食蚊,又可观赏。除动植物外,用微生物消灭蚊子幼虫——孑孓,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苏云金杆菌和芽孢杆菌,只需很小的浓度就可杀灭按蚊、库蚊、伊蚊、骚蚊、三带缘库蚊和脉毛蚊等多种蚊虫的孑孓,这样低的浓度,对人畜和水生生物均无妨碍。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的一种专门消灭孑孓的灭蚊链霉菌,用这种菌的提纯品的三万分之一的浓度泼洒于有孑孓的水中,杀灭率高达90%~100%。另外,还有些水生真菌寄生在孑孓身上,杀菌能力也很强,常见的有绿僵菌、白僵菌、大链壶菌、雕蚀菌和蚊蚀菌等几种。特别是蚊蚀菌,用它喷洒于淡水或咸水中均能防止孑孓的繁衍,而对其他水生生物也无害处。鱼也吞食孑孓,如热带柳条鱼在水田中,能大量捕食孑孓。美国在热带水域中还发现了一种专门吞食孑孓的胎生小鱼,叫食孑鱼,它的生活环境与孑孓相同,孑孓是它生活史中唯一的捕食对象,一条食孑鱼,一昼夜可捕食孑孓500多头,是一种新发现的孑孓天敌。以蚊灭蚊技术也在灭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铜赤色蚊,它在幼虫阶段,以吸食普通蚊子的幼虫为生,而平日它只以植物或花蜜为食,其嘴不能刺入人或动物的皮肤。所以,铜赤色蚊大量繁殖后,能起到良好的“以蚊灭蚊”的效果。生物灭蚊前景广阔,它不仅可以灭蚊,减少蚊媒疾病,而且不污染环境,对保持生态平衡也有很大的好处。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学家已找到一种杀灭和改造蚊子的新技术,即改造蚊子。以前杀死疟蚊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把数百万绝育过的公疟蚊放到蚊群中,使野生的母蚊与它们交配,以此来减少疟蚊的数量。但是要培育数量如此巨大的公疟蚊是很困难的。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变疟蚊的基因——在疟蚊体内引入一种果蝇体内常见的“跳跃基因”使它们不能再传播疟疾。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用这种方法不能使“跳跃基因”在疟蚊群体中广泛传播。现在已经找到了一种可以安全地使所有疟蚊“感染”有害基因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一些公疟蚊体内引入两个“A类”基因和两个“B类”基因,再把它们放入大自然。在它们的下一代中,同时继承了“A类”和“B类”基因的疟蚊会很正常,而那些只继承了“A类”或只继承了“B类”基因的则会死亡。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经过基因改造的疟蚊和普通野生疟蚊的杂交后代有一个“A类”和一个“B类”基因,所以它们可以正常生存。当这些杂交蚊开始交配时,杂交蚊和野生蚊的后代则会死亡。也就是说,野生蚊后代的死亡率总高于基因改造蚊的后代。所以,不需要很多的基因改造蚊就可以达到减少疟蚊的目的。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用这种方法只要在一个疟蚊群体中放3%的基因改造蚊就足够了,这种方法投入实际灭蚊应用的可能性更大了。


  在长期与蚊子作斗争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比如民间的一些灭蚊方法,效果还真不错。如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蚊子于门外。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室内点燃几块干柑桔皮,它的青烟会使蚊子仓惶逃窜。在身上或枕头上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盖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用了维生素B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表面,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用一张桔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以透光性强的为最佳)套在40瓦的电灯泡上,使灯光变成桔红色,蚊子便会见光而逃。据观察,家蚊一般在黎明和傍晚会成群聚集在屋檐、走廊等处。这时,会有较多的蚊子飞向室外,而疟蚊日落后即入室。因此,可在傍晚点燃蚊香,驱蚊效果更佳。

 

编辑人员:吴禹慧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