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讲食品安全首先要讲科学——由染色花生引发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4-07-22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作者:厉金芹

  近日,一则有关黑色毒花生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事件源自3月6日,人大代表朱张金在浙江代表团小组审议时,现场演示黑花生掉色,他拿了10几粒黑花生放在清水杯中,瞬间,一缕缕深紫的颜色不断在水中漂开,不到3分钟,整杯水变成黑色。实验者得出黑花生掺假的结论,黑色种皮是染的!他的这一举动,让“染色花生”的名号不胫而走,并把它归结为一个“食品安全问题”,从而使富含营养的黑花生与“毒食品”挂上了钩。

  面对这样一条新闻,笔者很不以为然:觉得以此低级浅显的一次实验,就盲目而武断的做这样不科学的结论,实在有些可笑,我不知道这位人大代表是否是一位真正来自于最基层,是否是一位真正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并对农业有着深厚感情的代表。因为笔者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自己的邻居几年前就种植黑色花生和红色花生。两年前,笔者处于好奇曾经和一位名叫王增超的朋友,亲自做过这种一模一样的实验,只不过笔者在这里要声明一点,我们做实验拿的花生就是邻居家自己种植的,是实实在在原原本本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产品,同样杯中的水变成黑色。其实像这种遇水掉色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可以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常识,根本无需大惊小怪。比如:红花生、普通花生、红豆、黑豆、黄豆等等,经过水泡以后,或深或浅都会掉色(褪色),只不过与这种黑色花生相比褪色要慢一些、颜色会浅一些,黑花生掉色较重只是一个特例或个案。以此就武断黑色花生是“染色花生”是“毒食品”,简直是荒唐!笔者不知道这位人大代表所拿的黑色花生是哪里来的,如果他是从农民种植户那里得到的,或者是深入现场直接从农民地里得到的,笔者断言,他就绝不会做出这样偏颇的结论——尽管这位人大代表的初衷是在关注食品安全,是在关注人们健康,但这种不够严谨科学的做法,实在值得商榷。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人大代表该怎样履职、怎样提高履职水平,应该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考量的指标,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面对科学应该严谨和敬畏,否则,我们付出的就会是惨痛的代价。一个错误的结论或者谣传就会毁掉一个产业、毁掉一个地区的经济,这样的教训这些年还少吗?

  想一想近年来一连串的食品(农产品)安全事件,每次都让农民心惊胆战。像从四川广元的柑橘蝇蛆事件、海南的毒豇豆、青岛的毒韭菜,到西瓜爆裂、乙烯利香蕉,再到被喂了11次农药的豆角、茶叶农残,再到去年的网络谣传葡萄酒致癌、带糖精枣,直至以后不知还会有多少“毒品”会被曝光、解密。

  像去年有报道称有不法商贩用青枣加糖精钠、开水一煮制造出好看但是有毒的“糖精枣”,这一消息发出后,枣的销量直线下降。山东省济阳县孙耿镇王兴村枣农艾益亭望着滞销的大量鲜枣愁坏了,艾益亭说,因为他种的枣比较好,以往枣贩都会排队上门来收枣,但今年,前后只来了两个枣贩,收了不到4000斤,这还不及他枣子产量的十分之一。眼看着枣在树上慢慢变坏、掉落,艾益亭心如刀绞,一些坏的鲜枣被他无奈倒进了路边的池塘和渠沟(摘自2012年《农村大众》)。还有像关于宜春葡萄致癌的传闻,也把当地的农民害苦了。当地村民称跟去年相比,少卖了将近一大半。同时有关专家也到现场对种植葡萄的土壤、水质包括葡萄本身进行了取样,并送往了权威部门进行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谣言被澄清了,损失却已经无法挽回,很多农民的葡萄卖不出去,只能将大串大串饱满的葡萄拿去喂猪(据《农村大众》)。

  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有关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谣言,对于食品安全“零容忍”可以说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尤其在公众普遍忧虑食品安全的现状下,子虚乌有的事情被传播几遍以后,大家就可能信以为真。这样的谣言会加深公众的恐慌,不利于食品领域信心的重建。一方面反映出人们的焦虑心理,同时也说明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不到位,特别是我们的一些媒体,尤其非专业媒体对这类事件的报道,缺乏客观、公正,这里面有媒体人本人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再加上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往往忘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时为了新闻效应,可能就说了一些过头话,或为了取得一定的轰动效应,甚至是故意夸大其词,或不惜推想臆断,或没有经过调查就盲目乱下结论,从而在社会上产生了误导,致使广大受众无所适从,失去了选择、评判是非的标准。这些不切实际的报道、谣传,不仅会给整个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甚至会搞垮整个产业链,而这里面最最受伤的当然就是农民了。纵观近年来每次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农产品发生安全事故,最终都是相关的农产品滞销,导致农民血本无归、付之东流。

  同样,这次染色花生风波,自然也会给很多种植户、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我们的媒体有时往往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像朱张金因一个小小的黑色花生实验,就立刻引来众多媒体的追捧,并做客央广《中国之声政务直通》栏目,一时成为了明星代表。岂不知这种不负责任夸大其险词的报道、缺乏科学、客观、公正的臆断推想,或故意放大的传闻、不惜推波助澜,完全忘记了一家媒体、一个媒体人的责任。这类不切实际的报道、谣传对于在地里辛苦劳作了大半年,就指望着这一季的收入的农民来说,也许就会毁了全家人的希望。


编辑人员:曲波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