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像风一样自由”,浅谈风对作物的影响(中)

发布时间:2023-7-21 16:08:47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张金平

(接上期)

特殊的风之三:龙卷风

龙卷风是由于两种性质不同的冷暖气团在某一地区相遇,出现了强烈的对流所产生的一种破坏力极强的灾害性天气。

炎热的夏季,经常发生雷雨天气。有时候可以见到在乌云的底部伸出一种像大象鼻子一样的“漏斗云”,有的悬挂在天空,有的延伸到地面。它的形态多种多样,千变万化,有时刚刚开始下伸,很快又缩了回去;有时一下子伸到地面,左摇右摆,好像发疯的巨蟒,狂奔怒吼;也有的在云底探头探脑,始终无法到达地面。这就是龙卷风,它们是一种类似台风的大气涡旋,但比台风还猛烈。它像个圆柱形空气柱,上端与云底相连,下部与地面相接,看上去恰似一条上通天、下触地的长龙。因此,人们便叫它龙卷风。

龙卷风有多种,发生在陆地上的叫作陆龙卷,俗称“吊龙挂”;发生在水面上的叫作“水龙卷”,俗称“龙吸水”。通常它的移动速度很快,一般在30米/秒以上,最快的可达100米/秒。它的生命史较短,从形成到消亡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长也不过几小时。

龙卷风的“寿命”虽短,但破坏力却相当惊人。当它触及水面时,会翻江倒海,卷起巨澜;当它接触地面时,卷起尘沙、掀走屋顶,还能把人、畜抛向空中;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一样,把坚固的大楼削掉一角。

龙卷风经常与暴雨、冰雹同时出现,所以只有在天空中产生了发展旺盛的雷雨云时才会形成。在夏季,地面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云底则为几摄氏度到十几摄氏度,而在云顶却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这样就产生了上面冷气流急剧下降,下沉的风速可达78级;又使下面的热气流迅速上升,向上的风速也在5~6级。从而使上、下层的空气发生了激烈的扰动,形成一些小旋涡并逐渐扩大,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旋涡,先是绕水平轴旋转,渐渐弯曲并从云底倒挂下来而形成龙卷风。

由于龙卷风内部的空气受离心力的作用被大量抛出,造成旋涡内部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也就变得非常低,因此它能把河水、沙土、庄稼和林木等吸起来,而成为上通天、下触地的空气柱。

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中东部的平原地区是龙卷风多发区,其中江苏和广东最多,年均分别为5.5个和4.7个。江苏是我国强龙卷风(EF2以上级;龙卷风等级共分6级,EF0级最小、EF5级最大)发生次数最多的省份。根据1961年至2010年数据统计,江苏共发生EF2级以上龙卷风36个,其中EF2级27个、EF3级8个、EF4级1个。

从时间分布来看,4月至8月出现的龙卷风个数占全年的92%,其中4月、7月龙卷风分别占全年的19%和30%。龙卷风在华南多发月份为4月至5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月份为4月和7月,在华北地区多发月份为6月至7月,在东北地区多发时段为6月至8月,在西南地区主要发生于7月至8月,在西北地区多发于7月。龙卷风大多发生在午后至傍晚,其中13时至20时发生次数约占70%,尤其是14时至17时发生比例高达60%。

特殊的风之四:台风

台风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次台风登陆都会造成大面积农田受淹和粮食减产,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台风实则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

台风不仅会直接毁坏农作物,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抗逆能力,而且台风造成的田间小环境还非常适宜病虫害的流行蔓延,特别是水稻细菌性病害和纹枯病的发生。由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使作物折枝伤根叶片受损,同时带来的降水使作物表面长期维持高湿度状态,所以既有利于病菌传播,又有利于病菌侵入,极易造成病害的暴发成灾,同时由于台风的作用,加剧了迁飞性、流行性植物疫病和虫害的流行与传播。

台风不仅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而且由于台风的连锁效应还会带来群发性灾害。例如,台风暴雨可以引起洪涝,还会引发泥石流、山崩、滑坡和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使农业耕地遭到泥沙石的淹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台风暴风使海面倾斜,低气压使海面升高,发生海水倒灌从而导致农田受淹,也使农用灌溉水受到污染。部分被淹农田因长时间受海水浸泡导致土壤中的含盐量升高,造成土地盐碱化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的农田甚至废耕。

当然,台风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如果台风经过干旱地区,“解渴”效果将相当明显。台风给所经过的地区带来的充沛降水,对于缓解旱情、湿润气候、改善环境都有一定的好处。台风引发的降水是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区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东南沿海各省的台风降水约占全年总量的20%30%。


“大风起兮云飞扬”,风的不利影响

风对农业的直接不利影响主要是造成作物倒伏、机械损伤(落叶、落花、落果、枝干折断)和生理危害(植株会被扰乱新陈代谢而发生内伤),导致土壤风蚀沙化,影响农事活动和破坏农业生产设施等;间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指传播病虫害和扩散污染物质等。

气象部门规定:当风力达到八级(风速为17.2米/秒)及以上的风,叫做大风。大风的种类包括寒潮(冷空气)大风、雷雨大风和台风大风。大风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轻者发生倒伏,吹落花果引起减产,重者招致颗粒无收。

大风伴强降水:风对植物造成机械损伤,损伤程度取决于风速、风的阵性以及植物对风的抗性等。阵风易造成植物断枝折茎,狂风可引起植物落花、落果、落铃、落荚、落粒或大片倒伏。由台风带来的暴雨不仅会淹没农田,使农田盐渍化,也会使作物表面长期维持高湿度状态,极易造成病害的暴发成灾。

大风伴低温:秋、冬季冷空气南下时形成的大风伴随低温、干燥天气,会造成越冬作物异常落叶,抑制花芽风化,造成结实量降低或品质下降。

大风伴高温: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即为干热风。干热风强烈破坏植株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导致小麦提前枯熟,籽粒秕瘦,粒重下降,严重减产。

季风:夏季风强盛的年份华北多雨,华中、华南偏旱;夏季风较弱年份,华北偏旱,华中、华南偏涝,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大风会使植物蒸腾加快,引起植物缺水,特别在高温、低湿时,如再遇到强风,就会造成干旱或加剧旱情。

大风会降低植物的生长量。有实验证明,风速在每秒10米时,树木的高度生长量要比风速每秒5米时少1/2,要比无风时少2/3。一般来说,随着风速的加大,会引起植物的叶面积减少、节间缩短、茎的总量减少,造成植物矮化。

大风还会造成畸形树冠。在盛行一个方向强风的地带,植物常常都长成畸形:乔木树干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也向背风方向倾斜,形成所谓的“旗形树”。这是因为树木向风面的芽由于受到风的袭击,遭到机械摧残和因水分过度蒸腾而死亡。而背风面的芽由于受风力较小,成活较多,枝条生长较好。因此,向风面不长枝条,或者长出来的枝条受风的压力而弯向背风面,这些都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抗风措施

风灾是自然灾害,我们就要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应对,趋利避害。

选择抗风作物与品种:对农作物来说,一般生长矮壮、节间粗短、不易落粒的禾谷类作物比高大、纤弱、易于落粒的作物或品种抗风力要强。

改善栽培措施:适度深耕可以加深根系的活动层,有利于支撑植株的地上部分。培土壅根可以降低植物的重心,防止根部裸露。合理密植,保证植株间相互倚靠,有利于抗风。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防止土壤失墒和植株体失水过多而发生萎蔫,提高作物营养水平,增强作物抗风能力。

强化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实现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监测和预报预警服务,为防御风害、降低风损制定应急预案赢得提前量。(未完待续)

编辑人员:王海晨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