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关于“歪瓜裂枣”的缘起

发布时间:2023-10-12 16:25:02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张金平

我们买果蔬时,身旁常有丰富买菜经验的大妈友情提醒:选择“歪瓜裂枣”更甜。而且此类瓜果常因存放不住所以价格特别便宜,小编数次体验后,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裂果或许是果蔬的一种天性

裂果是果蔬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园艺学家喜欢把一些查不出病因、难以对症下药的果树病害称作“生理性病害”。有些生理性病害可以通过增强树势来解决,但有些就不能,比如裂果。树势越强,果实越大,就越容易裂果。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水果都有裂果的“癖好”,葡萄、石榴、苹果、桃子、油桃、樱桃、梨子、枇杷、西瓜以及一些柑橘品种,这些水果圈的“大咖”们无一例外。

当果实处于迅速膨大期或者成熟期的时候,如果连续几天下雨,果实很容易因为吃太多、喝太饱,把“肚皮”撑破,从而造成裂果。所以,从表象上看,所有的裂果,都是吃饱了撑的。但从本质上讲,裂果或许就是水果的一种天性。

在同一个树种里,皮薄的比皮厚的容易裂果,没毛的比有毛的容易裂果,果形扁的比圆的容易裂果,没种子的比有种子的容易裂果。

至于在什么部位开裂,就看“突破口”在什么地方,譬如:桃子的缝合处,苹果的梗洼部、萼洼部,柚子顶端的脐部……

暴露在阳光下的果实比遮阴处的果实容易裂果,那是因为有阳光照顾的果实不仅“胃口”好,长得“壮”,皮肤还容易“老化皴裂”。得病的果实比正常的果实容易裂果,因为发生病害的部位就是裂果最好的“突破口”。开裂的方式也五花八门,纵裂、横裂、龟裂、环裂、放射状裂、网状裂、不规则开裂……没有套路可言,全看果子高兴。

  

裂果的类型“门派”

果实开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理性裂果,另一种是缺素性裂果。

1. 生理性裂果:是一种在果实发育期内的一种生理障碍。表现为在罹病果实的近果蒂(梗洼)部位发生环状、放射状裂口,或在果面上发生纵裂。裂口极易受其他病菌的侵染而引起果实腐烂,失去商品价值。主要原因是在果实生长前期土壤过分干旱,进入转色期至成熟期后,连续降水,或不适时地过量灌水造成。

生理性裂果的发生与果树树种和品种有很大关系,裂果敏感性与果皮细胞分裂期长短和果皮结构有关。果皮细胞分裂期短的品种容易裂果,果皮薄、结构较松、细胞间隙大的品种也易裂果。一般来说,葡萄、樱桃等浆果,枣、苹果、梨的部分品种发病较重。葡萄中的薄皮品种,如乍娜和巨峰系中的龙宝、红富士、黑奥林等裂果较重,而巨峰较轻。苹果中的国光、金冠、青香蕉以及与国光有亲缘关系的富士系均易发生裂果,而元帅系则无此现象。

生理裂果发生的程度与果园的立地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灌溉条件差、地势低洼及土质粘重的果园,裂果发生比较严重。树势、枝龄、果实梗洼部的发育程度也与裂果有一定关系。苹果幼树或高接树在结果初期,新梢生长旺盛,树势强壮,枝条易直立生长,导致裂果率偏高,而拉平的辅养枝裂果发生率一般较低。据调查,苹果90%以上的裂果都由果柄处开始产生。生理性裂果也与品种的成熟有关。如桃,早中熟品种一般不裂果或较轻微,而晚熟品种(如中华寿桃)如不采取措施往往容易裂果。

2. 缺素性裂果:晚熟桃(冬桃、雪桃、中华寿桃等)的裂果除了与品种及土壤水分供应状况有关外,还与土壤缺素有关。磷、锌、硼、锰缺乏时分别会表现出缺磷开裂症、缺锌破裂症、缺硼裂果症和缺锰裂皮症。

另外,水分含量也与裂果有关,裂果高峰期叶片水分含量相对较低,裂果的含水量高于正常果。

  

引起裂果的七大因素

果实裂果是果树生产上常见的一种生理性问题,不仅降低果实品质,而且存在的伤口容易招致蜂、蝇等在裂处吸吮果汁,污染果面,引发多种病害。

原因一:品种生理特性引发裂果

裂果与品种的生理特性和品种遗传性关系密切,品种的果型大小、果皮厚度、果实含水量、细胞紧密度、需肥规律、含糖量及含酸量、果皮发育质量都会影响到果实裂果。

比如,西瓜、甜瓜以及火龙果等一些皮薄皮脆的品种就容易裂果。

如葡萄品种中,果皮薄、果肉脆的品种易裂,着色期根系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品种易出现开裂。柚类,果型指数越大,果顶皮越厚,果心中心柱越充实,裂果较轻。油桃品种,含糖量较高、含酸量较低的品种裂果较为严重。

像贡柑、砂糖橘、南丰密橘、红江橙等无核或少核的品种均不抗裂。

原因二:植物内源激素失衡引起裂果

植物内源激素比例的变化会影响到果皮和果肉生长的速度,当两者生长速度失衡时就会形成裂果。在实际生产中,果实发育中后期,因激素失衡造成裂果的现象较为常见。同时,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也是造成裂果的原因之一。2011年发生在江苏丹阳的西瓜“爆炸”事件,除了与栽培品种、气候条件(生长前期干旱,后期急剧降雨)有关外,也与膨大剂使用不当有密切关系。

茄子、番茄在蘸花时,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也容易造成裂果。尤其是在冬季低温环境条件下,不用激素处理很难坐果。但使用2,4-D生长调节剂浓度过大或重复使用,或者中午温度较高、蒸发量较大时使用,易诱发畸形果。

原因三:土壤水分急剧变化引起裂果

土壤水分的变化,对果皮中钙的吸收影响较大,干旱、淹水都可能引起水分胁迫,减少钙的吸收量,进而造成裂果。作物生长前期遇干旱,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遇频繁降雨,根系输送到果实的水分猛增,果肉细胞会快速膨大,而此时果皮多已老化,果皮细胞因角质层的限制而膨大慢,就会出现果肉把果皮胀破的情况。因这种情况出现的裂果在葡萄、枣、石榴、番茄上较为常见,若前期缺水,会影响幼果膨大,着色期如遇连续降雨或大水漫灌,果实因吸收大量水分而膨胀,果皮就会在内部压力下破裂。

再比如,白萝卜肉质根开裂。肉质根膨大初期是白萝卜需水较多的时期,若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土壤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肉质根的外部皮层组织老化、硬化,内部细胞分裂缓慢;中后期温度适宜,水分供应充足,则内部薄壁细胞重新加速分离、再度膨大,导致了白萝卜肉质根的开裂。

原因四:病虫危害引起裂果

有研究表明,炭疽病可以引起脐橙裂果,炭疽病、锈壁虱、红蜘蛛等为害与裂果有直接关系。白粉病为害葡萄后果皮硬化失去弹性,硬核期后易从果顶纵裂,形成裂果。红蜘蛛为害葡萄后,果面形成褐色锈斑,多数从果蒂纵裂,形成裂果。

原因五:营养失衡造成裂果

果肉中的矿质元素及其营养平衡对裂果有显著影响,树体养分不平衡会加剧果实裂果。果实生长期间,磷、钾、钙对果实裂果影响较大,其次为镁、硼、锌、铁、铜、锰等元素。当某一种或几种元素过量,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时,裂果就会增加。实际生产中,在作物生长后期,因钙缺乏、钾超量造成裂果现象十分常见。

例如,番茄在施肥时,过量施用氮肥而忽视钾肥,会导致钾素缺乏而影响植物对元素钙、硼的吸收,使番茄开裂。

再比如,白萝卜对钙、硼等中微量元素需求量比较大,特别是钙营养需求量远大于对磷营养的需求。在钙、硼等营养肥料不足的情况下也易引起白萝卜肉质根的纵裂和横裂。

因此,在果实生长期为防止营养元素供应失调,应该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及时补充钙肥、硼肥及适量微量元素肥料,调节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比例。

日常管理中,我们会通过补钙来避免裂果,这就要知道果实吸收钙的三个最佳时间:第一次是在落花后的2030天左右;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第三次在采收前20~30天左右。

原因六:栽培管理措施不当造成裂果

树势弱、光照差、通风不良及偏施氮肥的果园裂果严重;负载量大,叶果比小的果蔬易诱发裂果;土壤排水不良、严重板结、通透性差、土壤酸化的果园裂果严重;病虫害防治差的果园裂果较为严重;大量使用乙烯利、赤霉素、2,4-D的果园裂果量明显上升。

原因七:土壤问题造成裂果

土壤水分是造成裂果的重要因素,果园土层浅、根系分布浅,遇到干旱,根系吸水困难,雨后根系吸水大增,导致果实水分急剧变化而造成裂果。

土壤黏重、板结,或者因连年施肥不当造成土壤恶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也容易造成裂果,例如导致萝卜肉质根开裂或出现分叉。萝卜开裂后,土传病害侵入,萝卜软腐病或其他根部病害容易发生,造成大量腐烂,影响萝卜的商品价值。

另外,深翻不足、土壤清理不干净,土里存在一些较大石粒、砖、瓦片、铁丝等坚硬物质,萝卜肉质根下扎遇阻,也容易引起分叉。

  

减少裂果的应地措施

专家常说,解决裂果的最直接有效方法是选用抗裂品种。但抗裂品种性状一般与消费者的期望背道而驰,使种植者处于两难境地。消费者希望果子个大、皮薄、肉嫩、无核,而这些特征恰好又是容易裂果的性状。因此,要平衡两者关系,更具可行性的方法还是需要在栽培上动脑筋、下功夫。

一是维持适宜、稳定的土壤水分状况,避免土壤水分的剧烈变化,改良土壤,起垄栽培,果园生草,地膜覆盖,可以减少裂果的发生。

二是维持适宜、稳定的光温环境,保持合理负载量,进行果实套袋,使果实避免光温环境的剧变,避免雨水、农药的刺激和病虫的危害,可以减少裂果的发生。最管用的方法还是搭建大棚,营造可控环境,进行避雨栽培,不仅可以避免裂果,还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减少病害发生。

三是对种子败育的柚类来说,恢复水果“本性”,通过人工授粉增加果实中的种子,可以减轻裂果的发生。

同时,慎(禁)用激素,增强果皮韧度(伸缩弹性或可塑性)以减少裂果。

编辑人员:王海晨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