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2024年销售额将突破30亿美元!SDHI类杀菌剂的研发进展及重点产品评析

发布时间:2023-4-20 10:30:16 来源:农药资讯网 作者:苏农协 柏亚罗

5.6 吡唑萘菌胺

吡唑萘菌胺(通用名:isopyrazam;商品名:IZM、Seguris等)是先正达发现、开发并生产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含有4个光学异构体。其中,2个顺式异构体占70%~100%,2个反式异构体占30%~0%。

吡唑萘菌胺因其独特的双环结构(吡唑环、苯并降冰片烯环),赋予该产品广泛的杀菌谱和较好的亲脂性,可以与作物蜡质层及真菌作用位点紧密结合,实现较好的耐雨水冲刷、抗紫外光解、预防杀菌活性以及较长的持效作用;其在叶片内还可以跨层传导。

吡唑萘菌胺广谱、高效,持效期长,以保护作用为主,兼有治疗活性,并提供增产功能。主要用于谷物、油菜、果树(梨果、香蕉等)、蔬菜、马铃薯、芸苔、葫芦、观赏植物等,防治许多真菌病害,如小麦叶斑病、褐锈病、条锈病,大麦网斑病、云纹病、锈腐病、柱隔孢叶斑病,梨果黑星病、白粉病,蔬菜白粉病、叶斑病、锈病,油菜菌核病、黑胫病,香蕉黑条叶斑病等;对壳针孢属真菌防效尤佳。

吡唑萘菌胺单剂产品主要包括:A15149W、IZM、Reflect、Seguris、Seguris Flexi、Zulu等;主要复配产品有:Bontima、Cebara、Concorde(吡唑萘菌胺+嘧菌环胺),Seguris(吡唑萘菌胺+氟环唑),Reflect Xtra、Symetra、Symetra Flex、绿妃(吡唑萘菌胺+嘧菌酯),Embrelia、Reflect Top、美实多®、盼立美®(吡唑萘菌胺+苯醚甲环唑),Prizm、Polarize(吡唑萘菌胺+丙硫菌唑)等。

吡唑萘菌胺主要剂型有:乳油、悬浮剂等。

2010年初,吡唑萘菌胺在英国首获登记;继而在爱尔兰、新西兰登记;同年,在3国上市。其后,吡唑萘菌胺还在德国、阿根廷、中国、墨西哥取得登记。吡唑萘菌胺现已拓展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种作物上,尚未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登记,其在欧盟的登记已被撤销。

2020年12月,欧洲化学品管理局风险评估委员会得出结论,吡唑萘菌胺符合归类为生殖毒性1B的标准。2022年5月1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法规(EU)2022/782号条例,撤销对吡唑萘菌胺的登记,2022年6月8日起生效。条例要求,各成员国应在2022年9月8日之前撤销对含有吡唑萘菌胺的制剂产品的登记。根据第1107/2009号条例(EC)第46条,授予各成员国的任何宽限期应于2022年12月8日到期。

2016年,吡唑萘菌胺的全球销售额为0.40亿美元;2019年的销售额为1.29亿美元,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4%。先正达预计,吡唑萘菌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达1.50亿美元。

5.7 氟唑环菌胺

氟唑环菌胺(通用名:sedaxane;商品名:Vibrance、根穗宝等)是由先正达发现、开发和生产的吡唑酰胺结构的SDHI类杀菌剂(2个反式异构体占80%~100%,2个顺式异构体占20%~0%),是先正达开发的专用种子处理剂中的第1个有效成分,现已成为超亿美元的产品。

氟唑环菌胺高效、广谱,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以保护作用为主,其内吸性比吡唑萘菌胺更好。适用于谷物、大豆、玉米、高粱、果树、蔬菜、甘蔗、马铃薯、棉花、油菜、水稻、花生、甜菜、芥菜等作物,防治许多土传、种传病害及早期叶面病害,如种腐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苗枯病、猝倒病,由散黑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丝黑穗病,马铃薯种传黑痣病、银腐病、茎腐病等。氟唑环菌胺对难以检测的、侵袭性病原菌丝核菌防效优异。

氟唑环菌胺可以从种子渗透到周围土壤,其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好,可以均匀分布于作物整个根系,并对种子、根系、基茎部形成保护圈,对作物根系提供长效保护;并能提高作物根系活力,促进根系生长,降低非光化学淬灭,使作物增产。研究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氟唑环菌胺作为种衣剂比戊唑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为了延缓抗性发展,扩大防治谱,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治疗、保护、保健作用,先正达开发了基于氟唑环菌胺的许多复配产品。这些产品从二元到七元不等,参与复配的有效成分包括:杀虫剂噻虫嗪,杀菌剂甲霜灵、精甲霜灵、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嘧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双炔酰菌胺、噻菌灵、四唑吡氨酯,杀线虫剂巴斯德杆菌Pn1,植物生长调节剂糠氨基嘌呤、赤霉酸、吲哚基丁酸等。先正达通过对这些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的排列组合,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实现对广泛作物上许多种传和土传病害、线虫及苗期病虫害的有效防控。

2010年,先正达在澳大利亚首先登记了氟唑环菌胺产品。2011年,公司在阿根廷上市了Vibrance(氟唑环菌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同年,Vibrance荣获Agrow Awards中的“最佳植保新产品”奖。氟唑环菌胺还在加拿大、美国、欧盟21国、英国、智利、中国、巴基斯坦等国登记和上市。

氟唑环菌胺继2011年上市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增长,2019年实现销售额1.08亿美元,同比增长4.7%,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6%。Vibrance系列(氟唑环菌胺)与Cruiser(噻虫嗪)、Fortenza(溴氰虫酰胺)等产品一道,成为先正达种子处理剂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5.8 氟吡菌酰胺

氟吡菌酰胺(通用名:fluopyram;开发代号:AE C656948、USF2015;商品名:Luna等)是由拜耳发现和开发、2009年首次报道的吡啶乙基苯甲酰胺结构的SDHI类杀菌剂,现由拜耳生产,拜耳、巴斯夫等多家公司参与市场开发。

氟吡菌酰胺为新型桥链杂环酰胺结构的SDHI类杀菌剂,正是这一“柔性链”的存在,使得氟吡菌酰胺突破了与琥珀酸脱氢酶固有的结合模式,而且,当靶标位点发生突变时,其空间构象能随之调整,并结合上去,仍然显示活性。因此,氟吡菌酰胺不仅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而且针对病原菌的某些突变基因型,其与啶酰菌胺等其他SDHI类杀菌剂也无交互抗性,非常适用于病害的抗性治理。

氟吡菌酰胺为广谱、高效、内吸性杀菌剂,提供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渗透性,持效期长。可用于谷物、玉米、蔬菜、葡萄、梨果、核果、香蕉、马铃薯、油菜、花生、特种作物及其他大田作物等70多种作物,也可用于工业植被、园艺植物等,防治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褐腐病等,也可以防治香蕉叶斑病、大豆猝死综合症等。作为杀菌剂的氟吡菌酰胺,同时可有效防治线虫的侵害,它是第一个SDHI类杀线虫剂,也是第一个对使用者和环境低毒的杀线虫剂。而且,氟吡菌酰胺还能提高农产品的可储存性,延长它们的货架寿命。

作为杀菌剂,氟吡菌酰胺能抑制真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芽孢形成。在植物体内,氟吡菌酰胺可在木质部传导和转移。

氟吡菌酰胺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杀菌剂复配,在低剂量下即有非常好的药效。叶面处理、种子处理皆可。

拜耳几大著名杀菌剂丙硫菌唑、肟菌酯、戊唑醇等都携手氟吡菌酰胺,组成性能更加强大的复配产品。氟吡菌酰胺还与吡虫啉复配,成为性能独特的杀线虫/杀虫剂。氟吡菌酰胺的配伍产品还包括苯醚甲环唑、嘧霉胺、联苯吡菌胺、三唑醇、三乙膦酸铝、坚强芽孢杆菌I-1582株系、丙硫菌唑+戊唑醇、丙硫菌唑+肟菌酯、丙硫菌唑+联苯吡菌胺等。

氟吡菌酰胺产品涉及多种剂型,如悬浮剂、悬乳剂、乳油、种子处理悬浮剂等。

拜耳推出的路富达®(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具有很强的杀线虫活性,在提高了杀线虫剂用药安全性的同时,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经药剂处理后,线虫虫体僵直成针状,活动力急剧下降。如香蕉穿孔线虫或根结线虫受药后,开始活动缓慢,处理后30 min初显症状,1~2 h后变得完全麻痹不动。

路富达®在土壤中缓慢而均匀地分布在根际土壤层,从而有效而长时间保护植物根系免于线虫侵害。可用于防治根结线虫、根腐线虫、穿孔线虫、毛刺线虫、刺线虫、剑线虫、环线虫、胞囊线虫等多种线虫。由于其具有内吸性和杀真菌活性,土壤施用后还可防治叶部病害,如链格孢属引起的病害、白粉病及菌核病等,甚至能防治地上线虫。路富达®可在多种种植环境(大棚/露天)下应用,并适用于多种施药方法(滴灌、灌根、沟施、土壤混施等)。

因收购孟山都的需要,拜耳基于氟吡菌酰胺的种子处理剂Copeo和IleVO剥离给了巴斯夫。

氟吡菌酰胺最初被开发为杀菌剂,2012年,Luna系列杀菌剂在美国上市。氟吡菌酰胺还以杀线虫剂上市,商品名为Velum、Verango等;Verango于2013年在洪都拉斯上市,2014年在哥斯达黎加上市。迄今,氟吡菌酰胺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登记和上市,用于70多种作物。这些登记和上市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土耳其、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欧盟25个成员国、英国、澳大利亚、智利、以色列、巴西等。

2012年上市的氟吡菌酰胺,2019年实现销售额为0.87亿美元,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2%。

氟吡菌酰胺现已在果蔬用杀菌剂等市场建立了较强的市场地位。在2019年拜耳果蔬用杀菌剂市场,法国葡萄用杀菌剂市场,美国葡萄、马铃薯、梨果用杀菌剂市场,全球油菜用杀菌剂市场等,氟吡菌酰胺均处于领先地位。拜耳预计,氟吡菌酰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达2.00亿欧元。

5.9 氟唑菌酰羟胺

氟唑菌酰羟胺(通用名:pydiflumetofen;开发代号:SYN545974;商品名:Adepidyn、Miravis等)是先正达科研人员历时10年、耗资3.5亿美元、筛选9,105个化合物后,于2008年发现的吡唑酰胺结构的化合物。该产品于2017年上市,2020年登陆中国市场,是先正达成功上市的第4个SDHI类杀菌剂。2018年获得中国化工科技进步奖。

氟唑菌酰羟胺高效、广谱,用于谷物、玉米、大豆、蔬菜、花生、油菜、藜麦、瓜类、干豌豆和豆类、果树、特种作物、草坪、观赏植物等,防治由镰刀菌、尾孢菌、葡萄孢菌、链格孢菌等许多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叶斑病、褐斑病、靶斑病、网斑病、云纹病、叶枯病、灰霉病、赤霉病、恶苗病、菌核病、黑胫病、早疫病、黑星病、疮痂病等。主要通过叶面喷雾,也用于种子处理。

氟唑菌酰羟胺分子中独有的N-甲氧基结构,使其打破了传统SDHI类杀菌剂的界限,能够防治除卵菌、细菌以外的60%的作物病害。氟唑菌酰羟胺对叶斑病、白粉病活性很高;对难以防治的由葡萄孢菌、核盘菌、棒孢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高效;防治谷物上由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如赤霉病等,是目前SDHI类杀菌剂中唯一高效防治赤霉病的药剂,并能显著降低DON毒素;而且具有植物健康作用,提供持久的绿叶保持作用,保叶更保穗,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氟唑菌酰羟胺能够与叶片蜡质层快速紧密结合,施药后6小时80%的药剂进入叶片蜡质层,同时有少量进入植物体内,保护性更好,从容应对各种外界环境,保证更持久的防效。该产品具有较好的耐雨水冲刷性。

为了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扩大防治谱,先正达开发了氟唑菌酰羟胺的许多复配产品,配伍产品包括: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咯菌腈、嘧菌酯+丙环唑、嘧菌酯+咯菌腈+氟唑环菌胺+精甲霜灵等。

氟唑菌酰羟胺系列产品的剂型有:悬浮剂、悬乳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等。

2016年,氟唑菌酰羟胺在阿根廷首获登记,2017年上市。氟唑菌酰羟胺现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登记,用于100多种作物,防治30多种主要病害。其市场覆盖阿根廷、乌拉圭、新西兰、智利、美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多明尼加共和国、赞比亚、中国、日本、巴西等国。据先正达介绍,氟唑菌酰羟胺产品未来将拓展到全球70多个国家。

氟唑菌酰羟胺继2017年上市以来,市场快速增长,2021年的销售额约达3.00亿美元。先正达预计,氟唑菌酰羟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


06  SDHI类杀菌剂中的潜力产品

SDHI类杀菌剂的市场增长主要得益于新产品的持续推出,尤其是2000年以后上市的产品,掀起了SDHI类杀菌剂的研发高潮。其中,有些新产品很快表现出重磅实力,有些新产品在逐渐释放市场潜能,还有些新产品即将上市,从它们的产品性能来看,已然可以乐观期待其市场前景。正是这些潜力产品,增强了SDHI类杀菌剂的发展后劲。

6.1 异丙噻菌胺

异丙噻菌胺(通用名:isofetamid;商品名:Kenja、Kabuto等)是石原产业株式会社2005年发现的新型噻吩酰胺结构的SDHI类杀菌剂,其广谱,高效,具有保护、治疗、渗透(或局部内吸)作用,能有效控制子囊菌、半知菌,防治许多叶面和土传病害。主要用于果树、蔬菜、葡萄、油菜、矮生莓类和浆果、草坪等,防治由核盘菌、葡萄孢菌、链核盘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炭疽病、苹果黑星病、果腐病、褐腐病、花枯病、炭疽病、草坪币斑病等。试验结果表明,异丙噻菌胺在灰霉病、菌核病、草坪币斑病防治和抗性管理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异丙噻菌胺对天敌、有益昆虫无影响,推荐剂量下使用对作物安全;但对鸟类和小型野生哺乳动物有毒,对部分水生生物有毒。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按照标签说明使用,异丙噻菌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风险可以接受。

针对异丙噻菌胺的产品登记,美国环保署与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开展了联合评审。2014年以来,异丙噻菌胺已在加拿大、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取得登记。该产品将主要瞄准欧洲、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市场。

异丙噻菌胺产品主要为悬浮剂,既有单剂,也有与戊唑醇等的复配产品。

2014年上市的异丙噻菌胺,2019年的销售额不足3,000万美元,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6.2%。

6.2 联苯吡嗪菌胺

联苯吡嗪菌胺(通用名:pyraziflumid)是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研发的吡嗪酰胺结构的SDHI类杀菌剂,分子中还引入了联苯基团,从而赋予产品优秀的性能。

联苯吡嗪菌胺高效,广谱,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兼具预防、治疗作用。其对子囊菌、担子菌提供优异的生物活性,主要用于玉米、油菜、水稻、蔬菜、葡萄、梨果、草坪等,通过叶面喷雾,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疮痂病、环斑病、斑点病、币斑病等。试验证明,联苯吡嗪菌胺对甘蓝菌核病、草莓灰霉病、黄瓜白粉病和灰霉病、番茄叶霉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效。耐雨水冲刷。

2018年3月,3个联苯吡嗪菌胺产品在日本取得登记,分别为:用于蔬菜的PARADE® 20FL、用于果树的PARADE®15FL、用于草坪的DECIDE®FL;同年上市。2018年,联苯吡嗪菌胺在韩国取得登记,继而上市。该产品还将在美国、加拿大等更多国家登记和推广。

公司预计,联苯吡嗪菌胺在日本市场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达15亿~20亿日元(约为0.15亿美元),在国际市场的年峰值销售额约为0.20亿美元。

6.3 isoflucypram

Isoflucypram(开发代号:BCS-CN88460;商品名:Tiviant、iblon等)是由拜耳研发和上市的吡唑酰胺结构的SDHI类杀菌剂。其分子中的酰胺键部分引入了环丙基,从而提升了产品性能。在目前上市的SDHI类杀菌剂中,isoflucypram和氟唑菌酰羟胺是仅有的2个在酰胺键部分引入取代基的化合物。

Isoflucypram广谱,高效,用药量低,具有出色的谷物病害控制效果,持效期长。能有效防治许多主要的谷物病害,如小麦黄斑病、叶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大麦网斑病、叶斑病、叶锈病等。Isoflucypram还可延长谷物灌浆时间,使作物更健康,从而提升作物产量。据称,isoflucypram将为谷物病害(如叶枯病等)防治树立新标杆。

2019年,isoflucypram在新西兰率先取得登记;2020年,在新西兰上市,商品名为Vimoy iblon。该产品用于防治大麦、小麦、黑麦等作物上的许多病害,并能提高谷物产量和品质。该产品还将在其他许多重要的谷物生产国登记和上市。

据Phillips McDougall预测,isoflucypram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达3.00亿美元。

6.4 inpyrfluxam

Inpyrfluxam(开发代号:S-2399;商品名:Indiflin)是由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研发的SDHI类杀菌剂,其分子中同时拥有吡唑-4-酰胺和茚基基团,从而优化了产品性能。住友化学认为,inpyrfluxam有望成为重磅杀菌剂。

Inpyrfluxam广谱,高效,具有内吸性和叶面渗透作用。主要用于谷物、玉米、水稻、高粱、大豆、油菜、甜菜、花生、苹果树、园艺植物等,防治由丝核菌引起的病害及其他许多真菌病害,如水稻纹枯病、亚洲大豆锈病、大豆猝死综合症、谷物锈病(如小麦叶锈病等)、大麦网斑病、苹果黑星病、马铃薯黑痣病、甜菜根腐病和叶枯病、油菜黑胫病等,尤其在控制大豆、小麦锈病方面表现突出。Inpyrfluxam还能提高作物产量。既可叶面喷雾,也用于种子处理。

住友化学不仅推出了inpyrfluxam的单剂产品,还上市了inpyrfluxam分别与戊唑醇、丙硫菌唑、噻唑菌胺、噻唑菌胺+甲霜灵等的复配产品;制剂产品主要为悬浮剂。

2020年初,inpyrfluxam在日本率先取得登记,商品名为Kaname Flowable,用于园艺植物,2020年3月在日本上市。Inpyrfluxam也已在美国、加拿大取得登记,这是由两国联合评估完成。Inpyrfluxam还在巴西、阿根廷取得了登记;该产品在欧盟的登记悬而未决;目前尚未在我国登记。

住友化学快速推进inpyrfluxam产品在全球的登记和上市,公司预计,inpyrfluxam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达2.00亿美元。

6.5 氟茚唑菌胺

氟茚唑菌胺(通用名:fluindapyr;开发代号:IR9792、F9990)是意大利意赛格发现、意赛格和富美实共同开发(2012年签署协议)的新型SDHI类杀菌剂。2020年,富美实从意赛格收购了氟茚唑菌胺的全球权利。

与住友化学上市的inpyrfluxam一样,氟茚唑菌胺分子中也同时含有吡唑酰胺与茚基基团,两者仅差一个氟原子。氟茚唑菌胺未来也有望成为重磅杀菌剂。

氟茚唑菌胺为内吸性杀菌剂,广谱,高效,持效期长,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活性,对许多重要病害展现出优异的防效,尤其是锈病。主要用于谷物、大豆、水稻、玉米、蔬菜、油菜、坚果树、葡萄、甘蔗、草坪、观赏植物等,叶面喷雾,防治由壳针孢属、链格孢属、核盘菌、炭疽病菌、灰葡萄孢菌、尾孢属、棒孢属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亚洲大豆锈病、锈病、稻瘟病、纹枯病、叶枯病、花腐病、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疮痂病等;还能提高作物产量。

氟茚唑菌胺兼容性好,可与其他许多杀菌剂复配或预混。与其复配的有效成分包括:四氟醚唑、粉唑醇、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粉唑醇等。制剂产品主要有悬浮剂、乳油等。

2019年12月,意赛格基于氟茚唑菌胺的制剂产品Zaltus(氟茚唑菌胺+四氟醚唑)在巴拉圭率先取得登记。2021年5月14日,富美实包括原药在内的7个氟茚唑菌胺产品在美国获准登记,用于大田作物、特种作物、草坪等,防治许多病害。富美实亦已向巴西、阿根廷、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申请登记氟茚唑菌胺。目前,该产品正在我国开展登记,试验结果表明,42%氟茚唑菌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番茄灰霉病的防效较好。

富美实预计,氟茚唑菌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达3.50亿美元。

6.6 三氟吡啶胺

三氟吡啶胺(通用名:cyclobutrifluram;开发代号:A22417;商品名:Tymirium®)是先正达历时10余年成功推出的新型SDHI类杀菌剂,是该类产品中继氟吡菌酰胺之后的又一重磅杀菌/杀线虫剂,也是继啶酰菌胺之后的第2个吡啶酰胺结构的化合物。

三氟吡啶胺由(1S,2S)-对映体与(1R,2R)-对映体组成,前者的含量不低于80%。该产品存在4种晶型,其中B、C为稳定晶型。

三氟吡啶胺为病原菌呼吸作用抑制剂;同时,通过干扰呼吸作用,使线虫幼虫麻痹,从而导致细胞中能量耗尽,并能抑制虫卵孵化。

三氟吡啶胺广谱、高效,对所有主要作物提供持久保护,使其免遭难以发现、却极具破坏性的线虫和土传病害的侵害,尤其是镰刀菌的侵害。该产品不仅保护植物根部免受侵袭,并能传输至植物的地上部分,防治早期病害。

三氟吡啶胺主要用于玉米、大豆、谷物、水稻、黄瓜、番茄、甜菜、马铃薯、棉花等许多作物,防治根结线虫、胞囊线虫、短体线虫、瘿线虫、粒线虫、滑刃线虫、松树线虫、环形线虫、茎线虫、螺旋线虫等,对镰刀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如谷物冠腐病等)防效优异。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均可,用量低,使用方便,且与其他许多植保产品高度兼容。

先正达强调,使用基于三氟吡啶胺的Tymirium®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土壤传播病害与植物寄生线虫,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健康。受到保护的作物根系更加强大,能够支持土壤结构和土壤有机物的健康发展,提高对养分、水分的利用率,并提升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受力,提高作物产量。Tymirium®技术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益虫、传粉昆虫、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极小,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Tymirium®技术将在免耕和保护性耕作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先正达向巴西、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提交了三氟吡啶胺的登记申请。该产品已率先在萨尔瓦多取得登记,2022年在阿根廷获准登记,2023年将在中国取得登记。

基于三氟吡啶胺的产品将在未来几年内以不同的商品名上市,用于全球60多个国家、面向100多种作物推出。其中,Vaniva®(在特定的市场上或为Evidis®)将应用于土壤解决方案,为马铃薯、番茄、香蕉、甘蔗等许多作物提供早期保护,并可与滴灌、浇灌、沟施等多种应用方式相兼容;Victrato®将应用于种子处理解决方案,保护大豆、玉米、谷物、棉花、水稻等作物。

三氟吡啶胺的推出,使先正达在线虫和土传病害防控以及土壤健康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据Phillips McDougall预测,三氟吡啶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达5.00亿美元。

编辑人员:王海晨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