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百亿市场争夺战:氟啶虫胺腈专利2027年到期,国内企业如何破局?

发布时间:2025-10-17 14:17:55 来源:磊子侃农药

氟啶虫胺腈是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现科迪华)研发的新型杀虫剂,作用于昆虫乙酰胆碱受体,具有快速击倒、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水稻、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防治。

氟啶虫胺腈英文通用名sulfoxaflor,开发代号为XDE 208,商品名:Isoclast、Transform、Closer、特福力、可立施、爱收乐等。

IUPAC名称:[甲基[1-(6-三氟甲基-3-吡啶基)乙基]-λ6-亚砜烯基]氰胺;

CAS登录号:946578-00-3;

分子式:C10H10F3N3OS;

相对分子质量:277.27。



原研企业专利布局

陶氏与科迪华作为氟啶虫胺腈的原研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严密的专利保护网络。报告显示,目前仍在有效期的氟啶虫胺腈相关专利超过100件,涵盖化合物结构、合成工艺、复配组合、剂型、立体异构体等多个维度。


原药专利:2027年迎来关键节点

氟啶虫胺腈的化合物结构专利在中国、美国、巴西、印度、欧洲等32个国家/地区仍处于有效状态,其中绝大多数将于2027年2月9日到期。唯一例外的是西班牙专利(ES2365427T3),其保护期延长至2032年2月9日,需引起对欧出口企业的特别注意。


复配专利

科迪华在全球至少布局了70余件复配专利,覆盖氟啶虫胺腈与各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助剂等的组合。例如:

US7960354B2:保护氟啶虫胺腈与三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多杀菌素的复配;

US8598214B2:保护氟啶虫胺腈与多种杀虫剂的复配;

CN117770262A(在审):保护氟啶虫胺腈与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等数十种成分的复配。

这些专利不仅覆盖了常见的农化成分,还延伸至剂型优化、稳定性提升、用途扩展等细分领域,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保护体系。


合成工艺专利

氟啶虫胺腈的合成工艺专利基本由陶氏和科迪华掌握。这些工艺专利主要集中在硫亚胺氧化、取代反应路径、中间体合成等关键环节,预计在2027-2029年陆续到期。


合成工艺专利

除了原研企业,巴斯夫、住友化学、拜耳、FMC、先正达等跨国农化巨头,以及多家中国公司也在氟啶虫胺腈的复配、剂型、用途等方面进行了专利布局。

巴斯夫:重点关注氟啶虫胺腈与三氟苯嘧啶、生物农药(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的复配;

住友化学:聚焦水稻应用场景,与杀虫、杀菌成分复配;

CLARKE MOSQUITO:开发氟啶虫胺腈与烷氧基化醇、乙氧基化蓖麻油等助剂的复配,用于卫生害虫防治。

中国企业:国内企业在氟啶虫胺腈的复配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

主要集中在:

与螺虫乙酯、呋喃虫酰肼、吡丙醚等成分复配,提升虫害防治效果;

与香菇多糖等生物成分复配,拓展线虫防治等新用途;

开发悬浮剂、颗粒剂、水面漂浮剂等新型剂型,提升施用效率。

如: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与吡啶喹唑啉复配 CN104824009B;

广西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与香菇多糖复配 CN116326585B;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与螺虫乙酯复配CN103828827B;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新烟碱类复配防治卫生害虫防治 CN118160734A。


总结

氟啶虫胺腈的专利壁垒虽高,但并非铁板一块。随着2027年专利到期窗口的临近,国内企业若能精准研判专利态势、规避侵权风险、加快技术创新,完全有能力在这场百亿市场的争夺战中占据一席之地。


编辑人员:马荟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