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秋季百香果异常落果的预防措施
百香果是花果同期的果树,夏秋季管理十分关键,特别容易出现异常落果问题。百香果落果分为自然落果和异常落果。自然落果通常指果实自然成熟落果;异常落果是由于授粉、受精不良,或弱枝挂果过多等原因而导致的落果。
一、 百香果异常落果原因
1. 品种问题。百香果作为浆果类的水果需水量较大,在种植栽培中,花果期缺水或者营养元素缺失较容易造成花器异常,花粉以及花柱头活力下降影响受精能力,出现落花落果现象,表现较突出的品种是黄金百香果和青皮荔枝味百香果。
2. 管理不当。植株养分不足,或偏施氮肥,生殖生长被抑制,容易导致落花落果;使用清凉井水灌溉,或花果期土壤干旱突遇大水浇灌等,都容易导致植株出现应激反应而落花落果;主蔓打顶不及时,侧枝过多、弱果多,或天气炎热时重剪枝条出现伤流等都会导致异常落果;不当使用内吸式除草剂,如草甘膦等,也会造成异常落果。
3. 气候影响。百香果开花坐果最适温度为20~25℃,低温、霜冻气候极易造成落果;日均温度≥30℃,极端高温≥35℃的高温天气会导致脱落酸增加,植株生长激素和营养供给失调,出现落花、落果。另外,长期阴雨天气,易造成根系供氧不足,吸收功能差,土壤中镁、钾元素大量流失,并影响光合作用和正常生理代谢,也容易导致异常落花、落果。
4. 病虫害影响。百香果花果期,受病毒病、灰霉病、疫病以及叩头甲等病虫害影响也会出现严重的异常落果。
二、 百香果异常落果预防措施
1. 选地选种。避免在越冬气温低于0℃或者霜冻多发的地区种植百香果。霜冻现象通常山地比平原多,洼地、谷地、林中空地等多于开阔地。品种方面,非热带地区选择紫色品种百香果如紫香、台农一号等,适应性、耐寒性和抗旱性略强于其他品种;热带地区可选择黄金百香果,此品种需大水大肥,遇霜冻容易造成大量落果。
2. 树势培养。采取合理的棚架模式栽培,百香果上棚前不要保留下方侧芽,以免形成无效侧枝;上棚后要及时打顶,引上方的侧枝沿棚顶铁线攀爬,只保留后方1~2个叶节后进行修剪;正常下垂的挂果枝条要与地面保持50厘米左右的距离,只保留8~10个花芽、花骨朵,然后打顶,保证花器、幼果营养能正常供应,起到保花壮果,减少弱果、落果的目的。
3. 水肥管理。百香果种植前要下足底肥,并抓好后期追肥工作。上棚前可使用氮磷钾比例15∶15∶15的平衡型复合肥,上棚后改用生物有机肥或者氮磷钾比例为2∶1∶4的复合肥,花前期、盛花期可喷施硼元素叶面肥,并加喷磷酸二氢钾进行保花壮果。灌溉时忌直接使用冰凉井水,如遇高温干旱气候,上午花朵开放前对果园进行喷水降温,增加湿度;如遇极端高温天气,有条件的果园需要连夜进行滴灌补水,预防果实皱果、落果。
4. 病虫害预防。在高温高湿天气,果农需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如百香果病毒病可选用香菇多糖、宁南霉素、吗啉胍、氨基酸寡糖素等药剂防治,灰霉病可选用异菌脲、腐霉利等药剂防治,疫病可选用氰霜唑、烯酰吗啉、甲霜·霜脲氰等药剂防治;叩头甲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防治。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