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枝、龙眼园白蛾蜡蝉的防治
白蛾蜡蝉属半翅目蛾蜡蝉科,又称白翅蜡蝉、白鸡。成虫和若虫均喜聚集在荔枝、龙眼主枝、嫩梢、嫩叶、花穗上吸食汁液,导致嫩梢生长不良,叶片萎缩弯扭,为害严重时枝枯果落,影响产量和质量,其排泄物还会诱发煤污病。
一、生活习性
白蛾蜡蝉在广西一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在寄主茂密的枝叶间越冬。第1代孵化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若虫盛发期在4月下旬至5月初;成虫盛发期在5-6月。第2代孵化盛期在7-8月;若虫盛发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9-10月陆续出现成虫,9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盛期,至11月所有若虫几乎发育为成虫;然后随着气温下降成虫转移到寄主茂密枝叶间越冬。翌年2-3月,天气转暖后,越冬成虫恢复活动,取食、交尾、产卵。若虫有群集性,活泼善跳,受惊动时便迅速弹跳逃逸。取食时多静伏于新梢、嫩枝,在每次蜕皮前移至叶背,蜕皮后返回嫩枝上取食。若虫体上蜡丝柬可伸张,有时犹如孔雀开屏。成虫善跳能飞,但只作短距离飞行,栖息时在树枝上往往排列成整齐的“一”字形。卵产在枝条、叶柄皮层中,卵粒纵列成长条块,每块有卵几十粒至400多粒;产卵处稍微隆起,表面呈枯褐色。夏秋两季阴雨天多,降水量较大时,虫害发生较严重。
二、综合防治方法
一是除加强果园栽培管理,结合农艺措施外,可适当进行人工防治。如利用果园养鸡,在堆蜡粉蚧成虫、若虫期可人工刷除果树上的害虫落地,让鸡食之;白蛾蜡蝉若虫期,受惊时常跳跃落地,成为鸡的天然饲料,成虫羽化高峰期可用网捕捉。
二是生物防治。白蛾蜡蝉天敌有20余种,以胡蜂科天敌占优势,尤其以胡蜂科的墨胸胡蜂、黑盾胡蜂、大金箍胡蜂等较多,对控制白蛾蜡蝉的大发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若虫常见天敌有草蛉、螯蜂、绿僵菌等。
三是化学防治。可用25%噻虫嗪WG3000~4000倍液,或20%呋虫胺WP3000~4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EC10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EC1000~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EC1000~2000倍液,或100克/升联苯菊酯EC1000~2000倍液,均匀喷施树冠、内膛防治。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