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药使用与植保技术问与答
问:稻苗已3~4叶了,但长了一丛丛的丁香蓼,密度较大,可以用灭草松防除么?
答:灭草松在稻苗2叶1心期后就可以正常施用,稻叶龄3~4叶已很大,且生长正常,各种稻田常用药均可正常施用。灭草松在晴热天高浓度喷施易发生药害,严重时迅速致大量稻苗枯死。注意选用安全性好的药种,避免在晴热天施药。丁香蓼是对稻田常用除草剂抗性强的种群,2甲·灭草松是近年水稻田防除丁香蓼的主要药种,同时兼防莎草。田里丁香蓼密度大,有刚出的小草,有可能还会持续出草,宜结合进行封闭处理,适用药有吡嘧磺隆、氟酮磺草胺等。
问:中粳手栽秧大田如何化除?
答:用25%苄·乙可湿性粉剂,在水稻栽后5~7天,拌潮细土或肥料均匀撒施,施药时水不能漫过秧心,药后保水5~7天。
问:中粳机插秧稻田如何“两封一补”?
答:第一次封杀,即栽插前耙田平整后,灌足水层(以不露高墩为准),趁田水混浊时每亩用丙草胺乳油撒滴剂均匀撒施,或亩用异隆·丙·氯吡可湿性粉剂对水10~15公斤粗喷雾,施药后保持水层3~4天后机械插秧。
第二次封杀,即每亩用53%苯噻酰·苄可湿性粉剂,在水稻栽后7~10天,拌潮细土或肥料均匀撒施,药后保水5天。有条件的种田大户示范亩用35%丙噁·丁草胺水乳剂+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对水2公斤,使用专用器械于机插时同时进行行间撒滴,实施零天化除。
分蘖期补除,即分蘖末期莎草和阔叶草严重的田块,用2甲4氯钠水剂加灭草松水剂,每亩对水30公斤喷雾,喷药后1~2天复水,并保水5天。
问:稻田青稗用什么药防除效果好?
答:水稻3叶期前后生长正常时(用二氯喹啉酸前提是稻根要好),就可用药。这时草小用药量较少,4叶期之前草叶被敌稗触杀枯死后,也不容易复发。草大再补除,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确认田里的稗草用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氯氟吡啶酯等稻田常用药除不掉,或者不知道能不能除掉,不如及早选用敌稗·三唑磺草酮等安全性好的药剂,加用氰氟·二氯喹等药剂,加足水喷透杂草,争取一次施药就能达到稳定的防除效果。
问:刚摘过一两次的豇豆落叶早衰,怎么办?
答:想要豆角不早衰落叶,前期做好水肥管理如病虫害防治,豆角长势好,抗逆能力强,后期自然不早衰。具体措施:
一是随水(追肥时)冲施养根剂(菌剂或生根肥)。施用菌剂不仅能够防病养根,还能改善土质,可用100亿活芽孢/克的枯草芽孢杆菌粉剂1000克/亩地;施生根肥,推荐使用含有氨基酸、黄腐酸的元素水溶肥料补充营养。如果豆角已经出现了早衰症状,需将菌剂与生根肥搭配使用。
二是防治根系病害。日常管理时,可以通过冲施杀菌剂防治根系病害,比如80%多菌灵WP500克/亩,或者2%宁南霉素AS200毫升/亩,预防根腐病,促进根系生长。如果后期根系发生病害,建议加一倍量冲施使用。
三是给叶片补充营养。建议使用含有铁、硼、氨基酸的叶面肥,搭配芸苔素内酯,10~15天喷施一次,能够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叶片抗逆性,使得叶片浓绿。
四是防治叶片病害。在生长期,建议每10天左右,给叶片喷施保护性杀菌剂,比如吡唑醚菌酯、代森锌、代森锰锌等。如果出现叶霉病,建议喷施50%氟啶胺SC15~20克/桶水(1桶水20公斤,下同),或4%春雷·中生WP15克/桶水,或400克/升氯氟醚菌唑SC10毫升/桶水。对于锈病和炭疽病,选择30%苯甲·嘧菌酯SC15毫升/桶水,或40%氟环·多菌灵SC10毫升/桶水喷雾,也能快速控制病害。
五是防治虫害。豆角易发生虫害,主要是螨虫,可选用40%联肼·乙螨唑SC10毫升/亩地,或30%乙唑螨腈SC10毫升/桶水,或15.6%阿维·丁醚脲EC15毫升/桶水喷雾,这几个配方灭成虫和除卵效果都不错。
问:高温高湿西红柿得了黄化曲叶病毒病(黄叶皱缩),如何用药?
答:这种病毒的传入一般是在育苗期或定植后早期受到传毒媒介烟粉虱为害造成的。预防措施:培育和选用不受烟粉虱为害的秧苗,在育苗和生长中前期,采用防治烟粉虱的药剂加上钝化病毒的药剂,间隔7~10天一次,连用2~3次。可选用30%吡蚜酮·哒螨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噻虫嗪悬浮剂1500倍液,加0.5%葡聚烯糖可溶性粉剂750倍液,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500倍液进行喷施。
问:大暑天气辣椒炭疽病流行蔓延特别快,有什么办法规避?
答:炭疽病是辣椒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主要病害,危害长、损失大,需综合防治。除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在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注意轮作、采用喷灌或滴灌等农业措施外,还应注重做好生物防治,可以选用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防治。试验培养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使炭疽孢子不规则变大、畸形,菌丝细胞壁破裂,丧失对辣椒的侵染能力。枯草芽孢杆菌会产生胞外抗菌蛋白,喷雾后立即接种辣椒炭疽菌,9天的防治效果为81.82%,13天的防治效果为52%。如果当炭疽病症状已表现明显时,还应配以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使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0倍液防治,隔7~10天一次,每季防治3次。也可以使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0倍液加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防治,间隔7天一次,连续防治2次。注意关注天气变化,在雨季到来前2~3天喷药。
问:夏季果园因天热少跑了几次,柑橘叶片上就出现了弯曲的银白色虫道,原来潜叶蛾又出来作妖了,如何对付它呢?
答:弯曲的银白色虫道是潜叶蛾的幼虫潜入寄主嫩叶的皮下组织取食的结果,需综合防治。一是农业措施。及时摘除早发的零星新梢,促夏梢抽发整齐,并在成虫尚未羽化前,将虫叶摘除烧毁,消灭幼虫和蛹,减少田间虫源。二是药剂防治。夏、秋梢萌发、新枝抽生不超过3毫米,或检查新叶受害率达5%左右时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喷药后5天喷洒第二次药,以后每隔7天左右再喷第三、第四次药。药剂可用75%灭蝇胺WG2000倍液,或10%吡虫啉WP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3000倍液。用药后注意观察虫道中的虫体,头上颜色变褐色后即判定为虫体死亡,没有变色说明防治无效,可重复一次喷药或换药进行防治。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