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诺普信、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中迅农科押对了哪些赛道?
近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揭晓了2024全国农药行业制剂销售TOP100名单。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迅农科”)销售额达40.14亿元,位居榜首。这也是自2022年中迅农科超越诺普信后,连续两年排名农药行业制剂榜第一。
细数中迅农科近年来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无论行业如何变换,该公司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国内农药制剂企业中的排名,也一路由2016年的第五名升至第一名,并连续两年稳坐第一的宝座。
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整理
从2016年的7.96亿元到2023年实现销售额40.14亿元。这期间中迅农科押对了哪些赛道?做对了什么?给企业发展带来什么启发?下面,笔者将结合中迅农科及行业的发展史为大家解读。
01 布局全产业链,连续7年保持30%增长
据悉,中迅农科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农药、药肥及相关农资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中迅农科在过去几年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增长势头,从2018年的10亿元销售额增长到2022年的超过40亿元,连续七年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这一成就无疑证明了公司在农药、药肥及相关农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方面的强大实力。
“中迅农科由最开始惠州市中迅化工有限公司,开始创立时的年销量500万发展到全国拥有7大生产基地的集团公司,年销售额突破40亿元,业绩获得迅猛增长,这来源于中迅对产品证件、技术推广服务、生产工艺优化等的前瞻性布局及储备。”业内人士表示。
农药制剂板块:中迅农科历经20载耕耘,成功打造了“科利隆”“海特”“中迅”等超过10个知名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其中,科利隆生化、江西中迅和湖南海特作为其核心生产基地,每个基地每年销售量均稳定在10亿元左右,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药肥板块:中迅农科自2008年起,将药肥作为战略重点,经过十多年努力,推动药肥行业发展。2020年,公司在广安建成国内首家药肥高塔,实现复合肥、杀虫肥、除草肥三合一生产,展现行业创新。据了解,仅药肥业务每年就为中迅农科带来数亿元的营收。
原药板块:2015年10月,湖北中迅长青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全资设立。该公司专注于生物发酵合成医药中间体和环保型高效农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湖北中迅长青在医药和农化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进入2021年后,中迅农科开始大力布局原药和药肥生产项目。该年,中迅农科在广安投资原药和药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高达60亿元,占地面积达700亩。其中,药肥生产基地供应20万吨的颗粒药肥、复混肥(每年)。
2023年6月9日,中迅农科与湖北荆州松滋市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50亿元,计划建设农药原药、中间体等产品生产基地,项目首期投资26亿元。据悉,此次签约项目为原药、中间体及高端农化产品生产项目,拟投资新建3500吨原药、中间体及30万吨相关衍生产品、农化产品生产基地。
02 与行业龙头同步,扩张速度加快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迅农科以超越诺普信为目标,并跟随其脚步共同发展。用行业人士的话说,就是摸着第一过河。这也让中迅农科少走了一些弯路。
2008年,5大高毒农药全面禁用,同时,氟虫腈禁用也被提上议程。这对诺普信和中迅农科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也是同一年,面对外企产品“四大天王”等迅速崛起挤压市场。诺普信通过成功上市及一系列精准的股权收购,迅速巩固了在国内农药市场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中迅农科则紧随其后,加快了全国战略布局,努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并把握发展机遇。两家企业都在努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寻找自身的发展机会。
中迅农科在2008年开始多品牌运营,依靠“品牌分化”,中迅农科取得快速增长。从单品牌、双品牌发展到多品牌运作,中迅农科获得的收益亦逐年增加。
2008年至2010年同样是诺普信和中迅农科迅速扩张的三年。
2008-2009年,诺普信对行业内的农药制剂和植物营养生产企业进行了多次股权收购,先后拿下了国内20多家公司,并相继建立了瑞德丰、标正、皇牌、兆丰年、施普旺、星牌等品牌。
同样,在2009年至2010年间,中迅农科成功收购了陕西天富腾达、烟台金诺和湖南丰田等农药定点企业,这些企业随后被整合至四川基地和湖南基地。此举不仅将收购企业的农药品种制剂加工工艺及相关技术全部纳入中迅农科的三大基地,而且为整合农药生产资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带来了重大转变。
2011年,为了适应土地流转政策带来的变化,诺普信开始在全国以"两张网"双层销售网络。同期,中迅农科也不断深化渠道建设,建立以县级经销商为主的营销体系,实施多品牌运营。
03 实施出海战略,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自2015年国家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以来,农药行业面临深刻的变革,减量、提质、增效和绿色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农药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增长点,而第二增长曲线和全面出海战略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两大重要方向。
中迅农科作为农药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其在肥料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海外市场拓展的坚定决心,成功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肥料板块作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经过多年的布局,药肥销售额持续攀升,已位居行业前列。期间,中迅农科不仅加大投入,最新投入了一条80万吨的生产线,专门生产有机无机复合肥,并设定了三年内达到35亿人民币的销售目标。
同时,中迅农科还专注于自有品牌农药制剂的出口,经过六年的努力,海外制剂销售已经达到1.5亿人民币,主要面向南美等发达的海外市场,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海外制剂销售额提升至15亿人民币。
诺普信则通过与外企的战略合作和种植板块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公司利用与外企合作的专利产品,如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等,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外企合作登记产品的销量占总销量的30%以上。其中,与科迪华合作的三氟苯嘧啶产品,每年制剂销售额超过1亿人民币。
诺普信的种植板块以“品种-品质-品牌”为核心理念,全产业链把控,控制专利的蓝莓品种,并通过科技人员的努力,不断总结和摸索最佳的科学化和标准化种植模式,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此外,自2017年新《农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农药行业的准入门槛得到了显著提高,有效遏制了行业内的不规范行为,提升了整体质量水平,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迅农科等大型农药企业凭借其在创新实力、技术支撑及农药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方面的优势,成功享受到了新政带来的市场红利。中迅农科的业绩从2017年的9.32亿元逐年攀升,至2022年已达到41.43亿元,实现了逆势增长。
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掌舵人对形势的准确判断。
中迅农科董事长李志超一直专注于农药领域和作物价值的提升,在他的领导下,中迅农科不仅在农药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还成功延伸到了药肥、原药中间体等上下游产业链。
全面出海战略也成为了农药企业的重要选择。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出海成为了企业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和利润的重要途径。
中迅农科和诺普信等领军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成功找到了各自的发展道路,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树立了榜样。
中迅农科发展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2002 年-2005 年)
公司自设立以来就确定了以农药制剂为核心的产品战略,以杀菌剂为主要切入点,销售区域集中于山东、广东等经济作物种植大省,以“中迅”单品牌运作,逐渐构建了区域性营销网络,产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
第二阶段(2006 年-2007 年)
产品由杀菌剂拓展到杀虫剂,并形成一定规模,营销网络开始由重点区域向全国辐射,新增“科利隆”品牌,实施双品牌运营。
第三阶段(2008 年-2013 年)
推出除草剂产品并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形成了以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为核心的农药制剂产品体系,深化渠道建设,建立以县级经销商为主的营销体系,实施多品牌运营。
第四阶段(2014 年-2017年)
公司继续加强对产品研发和渠道的开拓,专利化产品持续增加,产品结构继续丰富及优化,通过投资湖北中迅,延伸产业链开始涉足上游原药及中间体业务。
引自: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块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及2024中迅产品技术手册。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