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物患病,真的能用“万能杀菌剂”防治么?
习惯于网上购农药的种植户会发现,最近网络平台有很多推销苯甲·吡唑酯的广告,宣传这是什么“万能杀菌剂”,称这二者药复配使用为杀菌剂中的“绝配”,能对鞭毛菌、半知菌、担子菌、子囊菌等病菌引起的100多种病害都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简直就是一种药到病除的“神药”。那么在生产实践中,“万能杀菌剂”真有如此的神奇效果么?事实上,它就是一款普通的广谱性保护性药剂,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原因如下。
一、防病与治病的真实效果
苯甲·吡唑酯由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而成的,前者是三唑类杀菌剂,后者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组合起来使用的确更为科学。
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最“温柔”的,对作物生长抑制非常有限,安全性高,不容易产生药害,对叶斑病等高等真菌病有不错的效果;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最安全的,它没有醚菌酯、嘧菌酯的强大渗透性,因而各种作物都能用,对高等、低等真菌都有效。二者搭配确实对很多病害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可使作物少生病,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苯甲·吡唑酯用于防病效果的确好。平台上宣传该组合对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等都有效,这会让种植户产生误解,以为用这个药可治疗这些病,但事实并非如此。该配方,对一些比较容易防治的病害(如炭疽病、叶斑病)等发生初期有效,发生后期必须加量使用才能保证效果,但是用量过大,因吡唑醚菌酯活性高易产生药害,同时对很多高抗性的病害,比如白粉病、霜霉病等,只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发病以后单独用该药即便加量也根本治不住。
通过生产实践发现,在没得病时用该药来防病保护的效果不错,一旦病害暴发单用该药基本无法治疗该病,所以可用代森锌、百菌清等杀菌剂来替代治疗效果较好。
二、剂型与具体使用技术
苯甲·吡唑酯的确是一个优秀的杀菌剂配方,目前我国有50多个生产厂家登记生产,常见剂型也很多,主要剂型有30%、35%、4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40%、50%苯甲·吡唑酯乳油,25%、40%苯甲·吡唑酯水分散粒剂,30%苯甲·吡唑酯可湿性粉剂等。我们在日常生产使用中,选上述产品中任何一款都行,具体使用技术有以下几个:
1. 果树上面使用苯甲·吡唑酯可预防叶斑病等各种病害,可以选择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病效果很好。
2. 多数的苯甲·吡唑酯,登记用于白粉病,不要以为它真的可以治疗白粉病,在实践中发现,只是在初期使用有一定的抑制保护效果,大发生时仍需配其他药剂,比如搭配乙嘧酚、硫磺等,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3. 使用30%苯甲·吡唑酯可湿性粉剂治炭疽病,建议可以使用2000~3000倍液来预防,病害发生以后,按照750~1500倍液使用,会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4. 防治霜霉病,在发生以后使用苯甲·唑唑酯建议搭配烯酰吗啉、氰霜唑等,才能确保效果。
苯甲·吡唑酯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配方,防病范围特别广,可以说是“万能预防用杀菌剂”,关键是预防性质的杀菌剂,因此,在病害的高发期一定要慎用苯甲·吡唑酯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