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流量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骗局!99%的农资人还蒙在鼓里!

发布时间:2025-8-25 9:46:47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李科成

你现在全网有多少粉丝了?

我上周有个视频爆了,100多万的播放量呢,把我高兴坏了!

某农技网红随便做一场直播,场观都能达到几十万,真牛啊!

哇,某某人的公众号文章有很多是10万+的爆款文章,简直太厉害啦!

以上对话内容相信你一定不陌生!这是农资人之间私下交流的时候经常会被提及的话题。通过这些对话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农资人对新媒体的认知还停留在所谓的流量层面!

一提短视频就是播放量、粉丝量、互动量;一提微信朋友圈就是点赞量、评论量;一提公众号就是阅读量。

不否认,流量确实是个好东西,它能刺激多巴胺,能让人进入兴奋甚至亢奋状态。相信只要你做过短视频,大概率会因某个视频爆了而兴奋到失眠,整个人像打了鸡血一样,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新后台数据。但不久你会发现,流量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更快,接下来又进入了长期没有流量的黑暗期。于是你开始焦虑,开始怀疑,开始陷入“为什么别人的视频能爆,我的却不行”的死循环。

首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流量。

通俗来讲,流量就是流水。这就好比你家门口有条河,你可以看到它,也可以听到它的声音,以及它给你带来的感官刺激,但很遗憾,这条河不属于你个人,这就叫公域流量。

如果你在河边建个池塘,把河水引流到自己的池塘里,这就叫私域流量。

但问题又来了:池塘建好了,河水引过来了,然后呢?你能保证这些水一直留在你的池塘里吗?你能保证这些水在你的池塘里产生价值吗?你能保证这些水不会慢慢蒸发、渗透、流失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你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水质。

水质是什么?水质就是流量的质量。在农资行业,水质就是精准度、信任度、复购率、转介绍率。如果你引过来的河水是浑浊的,是夹杂着泥沙的,是带着农药残留的,那么池塘迟早会变成一潭死水。

很多农资人做新媒体,一上来就追求播放量、粉丝量、场观量,却忽略了最核心的东西——精准用户。你辛辛苦苦拍了一条视频,播放量几十万,结果评论区全是“666”“老铁没毛病”“主播真帅”,却没有人问你“这个药怎么卖”“这个肥怎么用”“这个套餐怎么搭配”。为什么?因为这些流量根本就不是你的目标用户,他们只是路过,只是看热闹,只是顺手点个赞,然后转身就忘了你是谁。

所以,流量的本质是什么?流量的本质是筛选。你要做的不是把所有人都引到你的池塘里,而是把真正需要你产品的人筛选出来,留下来,养起来,让他们在你的池塘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那怎么做筛选?答案是:内容垂直、人设清晰、场景真实。

先说内容垂直。不少农资人做短视频,今天拍玉米,明天拍甘蔗,后天拍辣椒,大后天又去拍柑橘,结果账号标签混乱,平台算法不知道把你的内容推给谁,用户也记不住你是干嘛的。

正确的做法是:聚焦一个作物,聚焦一个品类,聚焦一个痛点。比如你重点讲柑橘黄化、讲小麦赤霉病、讲花生白绢病,你把这个问题讲透、讲烂、讲成专家,这样平台才知道把你推给谁,用户才知道遇到问题来找谁。

再说人设清晰。有些农资人做短视频,不敢露脸,不敢说话,只会拍产品、拍试验田、拍效果图,结果用户对你这个人完全没有感知,没有信任,没有情感链接。

正确的做法是:真人出镜,真人发声,真人故事。你要让用户知道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你为什么做这个产品,你有什么优势,你有什么案例,你有什么态度。你要让用户觉得你是邻家大哥,是田间老师,是值得信赖的老乡,而不是冷冰冰的商家。

最后说场景真实。还有一些农资人做短视频,过度包装,过度美颜,过度剪辑,结果用户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是演的,是广告。

正确的做法是:田间地头,风吹日晒,汗流浃背,真刀真枪。你要让用户看到你是真的在一线,真的在解决问题,真的在帮农民增产增收。你要让用户觉得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理解他们的苦,你懂他们的难,你愿意和他们一起扛。

当你把内容垂直、人设清晰、场景真实这三件事做到极致,你就会发现,流量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涓涓细流;不再是昙花一现,而是细水长流;不再是虚假繁荣,而是真实增长。

有了精准流量,下一步就是转化,把精准用户从公域引到私域,从私域变成客户,从客户变成代理,从代理变成合伙人。

在这里就要讲一讲“鱼塘模型”。

第一步,建鱼塘。搭建私域阵地。微信、微信群、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视频号,这些都是你的鱼塘。你要做的不是把所有平台都做一遍,而是选一个主阵地,深耕细作。对于大多数农资人来说,微信是最好的鱼塘,因为农民都在用微信,沟通成本低,转化路径短。

第二步,放鱼饵。设计引流产品。可以是免费的技术资料,可以是低成本的小包装试用,也可以是线上直播课。关键点是:低成本、高价值、强关联。要让用户觉得占便宜,觉得有收获,主动加你微信。

第三步,养鱼苗。做用户培育。加了微信之后,不要一上来就推销产品,要先建立信任。怎么建立信任?持续输出价值。每天发一条朋友圈,分享田间管理技巧;每周做一次直播,讲解病虫害防治;每月组织一次线下活动,带大家参观示范田。你要让用户觉得你不是在卖东西,而是在帮他解决问题。

第四步,收渔网。做成交转化。当用户信任你了,当用户有需求了,当用户主动问你“这个药怎么卖”的时候,你再顺势推出你的解决方案。记住:成交不是推销,是满足需求;不是说服,是顺其自然;不是一锤子买卖,是长期合作。

第五步,繁殖鱼苗。也就是做用户裂变。当用户用过你的产品,见过效果,觉得满意,你就要引导他帮你转介绍。可以是推荐奖励,可以是合伙代理,可以是案例分享。你要让用户觉得不是在帮你卖货,而是在帮邻居增产,是在帮朋友省钱,是在帮自己赚钱。

当你把鱼塘模型跑通之后,就会发现,你不再需要天天追流量,流量会主动来找你;你不再需要天天发广告,用户会主动帮你传播;你不再需要天天谈价格,用户会主动帮你溢价。

最后,送给农资人一句话:流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用户不是数字,而是资产;成交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作者为《农药市场信息》传媒新营销架构师和新营销专栏作家、重庆新引擎农业创始人



编辑人员:马荟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