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创制药,将极大的改变农药企业的竞争生态(下)
3.3. 本土企业跨国公司合作模式逐步顺畅
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合作越发频繁。我们认为,一方面专利药巨头创制药投入下降,另一方面它们的研发能力、全球渠道布局等方面依然具备较强的优势,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合作进行全球推广将是符合双方利益的共赢选择。在此趋势推动下,近年 来我国本土企业与海外巨头合作蓬勃展开。2022 年 9 月,新农股份与巴斯夫合作,以创制产品开拓海外市场,陆续与巴斯夫印尼、巴斯夫柬埔寨签订产品供货协议, 开启了以创制农药噻唑锌为核心的制剂海外营销业务战略布局。2023 年 2 月,清原作物与先正达植保签署新除草剂研究合作协议,双方承诺在新作用机理除草剂领域共同努力,引领全球新一代除草剂的创新,为提高全球农业生产力贡献力量。2022 年 8 月,泰禾国际与先正达植保签订《环丙氟虫胺中国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在全球对泰禾创制品种环丙氟虫胺进行商业化推广。从上述案例来看,目前合作模式已经涉及到渠道推广、共同研发创新等领域。往后看,随着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合作的增多,未来双方的合作模式将更为顺畅,也为未来更加深度的合作打下基础, 借助跨国巨头的经验和能力,未来本土企业好的产品进行全球化推广不是梦。
3.4. JS-T205:受先正达高度评价,全球推广前景广阔
江山手握苯嘧草唑核心专利,性价比显著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江山股份的创制药产 品 JS-T205(苯嘧草唑)是原卟啉氧化酶(PPO)抑制剂,具有脲嘧啶与异噁唑的双重结构生物特性,是一种新型脲嘧啶类除草剂。该产品最初由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现为扬农化工子公司)于 2013 年研发成功,2017 年 3 月江山股份与农研公司签订了 SY-1604(江山命名 JS-T205,化合物专用名称为苯嘧草唑)专利许可协议,到期日为 2034 年 12 月 15 日,且为独占许可。相对于巴斯夫专利产品苯嘧磺草胺(2021 年 4 月已到期),苯嘧草唑杀草谱更广,速效性更强,活性、安全性等方面均更优,属于名副其实的超高效品种。目前,苯嘧草唑己经在中国、阿根廷、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巴西获得专利。
受到先正达高度评价,全球推广前景广阔。2022 年 1 月 19 日,先正达集团中国为农研公司高效除草剂 SY-1604 创制团队颁发“踏雪寻梅”奖项,给予了“市场导向开拓创新破世界攻关难题、十年研发补国际除草空白、全球布局多国覆盖稳自主知识产权、百亿潜力广阔市场引跨国公司瞩目”的高度荣誉。目前公司已经与先正达展开合作,先正达在欧洲、东南亚、美国、瑞士等多个国家开展 JS-T205 的实地试验。预计随着试验完成,公司将进一步与先正达共同开拓创制药 JS-T205 海外市场, 全球前景广阔。此外,目前 PPO 类灭生效除草剂也是开发耐受性转基因作物的热点,公司合作方先正达有望凭借其转基因育种技术,开发出同时具有苯嘧草唑耐受性的转基因作物,这意味着产品的市场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04 创制药可延长老产品的生命周期,农药老企焕发新生
4.1. 创制药复配带动老产品用量提升
创制药与老产品复配为自然选择。创制药的制剂一般分成单剂和复配产品两种类型, 所谓复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杀虫(病)原理的农药,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生产出新的农药品种。一般而言,新的创制农药产品的往往针对过往农药存在的问题而研发,比如抗性杂草等,通过与老产品进行复配是自然的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老产品存在的问题,延长老产品使用的生命周期。并且,老产品往往具有更好的市场认知,通过复配也可以使得新产品的推广更为顺利。巴斯夫苯嘧磺草胺通过复配带动自家老产品销量提升。苯嘧磺草胺(saflufenacil) 是由巴斯夫发现、开发和生产的一款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类除草剂。自 2009 年上市以来,凭借着对抗性阔叶杂草的优良防效及适用于广泛的作物而快速增长,上市 4 年就成为过亿美元的产品。被巴斯夫称为“20 多年来开发最成功的新除草剂”,“ 代表了阔叶杂草防除的新水平”。针对该产品,巴斯夫不仅开发了一些单剂产品,同时也与自家的精二甲吩草胺1和咪唑乙烟酸2等活性成分进行复配,有力的促进了对应产品的销量提升。此外,该除草剂被巴斯夫设定为防治抗草甘膦杂草的重要工具,巴斯夫亦与孟山都达成协议,将苯嘧磺草胺与孟山都的 Roundup Transorb HC(草甘膦)复配使用,以对抗杂草。这一方面拓展了苯嘧磺草胺的应用范围,同时针对解决了草甘膦抗性杂草问题,带动了草甘膦的使用量。
中化国际研发乙唑螨腈,为全球杀螨剂市场注入新活力。乙唑螨腈由中化国际旗下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李斌教授、于海波博士团队历时 10 年研发而成,于 2017 年 4 月在中国正式上市。该产品属于新型丙烯腈类杀螨剂,主要通过触杀和胃毒作用杀死螨虫。该产品的问世打破了从 2009 年日产化学公司推出杀螨剂腈吡螨酯后全球 8 年来没有新的杀螨剂化合物问世的空白,为全球杀螨剂市场注入新活力, 也彰显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创制药研发能力。
与拜耳螺螨酯复配,形成优势方案。螺螨酯是拜耳公司研制并开发的第一个螺环季 酮酸类杀螨剂,该产品有点很多,包括杀螨谱广、杀卵效果特别优异、与常用药剂 无交互抗性、安全性好、持效期非常长(能达到 35~50 天)等,由于以上优点,螺 螨酯上后备受热捧,到 2008 年仅上市 6 年就成为杀螨剂中销售额最高品种。但是该产品也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不能杀成螨、速效性差,另外就是随着使用量增加带来抗性上升的问题。乙唑螨腈由于采用的是全新结构,与现有杀螨剂无交互抗性, 速效性好,同时卵螨兼杀,对螨虫的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均高效,同时对作物安全,环境友好,对有益生物几乎无影响,能够针对性解决螺螨酯存在的问题。乙唑螨腈能够有效弥补螺螨酯的缺点,双方优势互补,促进老产品螺螨酯换发新生,同时也有力带动乙唑螨腈的适用范围的扩张。根据唐涛等人(2021)的研究,乙唑螨腈和螺螨酯复配制剂(30%乙唑螨腈·螺螨酯 SC)在田间小区试验中防治效果最好, 且好于螺螨酯单剂效果。
4.2. 既有原药又有制剂的公司复配模式更通畅
制剂更加贴近下游需求。从整个农药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为苯、烯烃、酯类等化 工原料,经过加工生成中游的农药中间体、原药等。但是原药往往不能直接施用, 根据用途和用法的需要,在原药中加入适宜的辅助剂,制备成便于使用的制剂形态, 应用于最下游的农林牧渔、卫生等领域。其中,原药环节对于研发、技术、工艺、 环保、安全等要求高,其核心竞争力为有效化合物的合成技术。制剂由于直接应用于下游领域,则需要针对性根据需求制备出不同的制剂形态,更贴近需求,差异化程度也更高。
制剂发发展需要关注终端体验,满足差异化需求。考虑到下游需求的多样性,制剂 发展不仅需要考虑有效成分、含量以及剂型,更需要关注冰山之下的影响用户体验 的方面,例如助剂、溶剂、展着性、渗透性、润湿性等指标。以安道麦制剂“功击” 为例,2017-2021 年五年间,“功击”畅销 35 万件,折 3700 吨,一吨可服务 2 万亩次小麦。成功原因之一是添加了来自于迈图的助剂,例如增效剂、抗光解剂、乳化剂等。
我国制剂发展已有较大进步。我国农药制剂加工起步晚,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0 世纪 50 年代主要以三氯类杀虫剂固体剂型为主,到 20 世纪末,制剂产量达 150 万吨,乳油占 50%,可湿性粉剂、粉剂共占 25%,年耗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约 40 万吨。20 世纪 80 年代后农药制剂行业向水基化、粒状化等环境友好型新剂型发展。第三代农药制剂的发展理念是开发绿色、高效、安全、精准的农药制剂技术,政府于 2010 年开始引导第三代农药制剂技术的开发。近年我国登记农药环保型剂型的数量在快速上升,剂型优化趋势明显。乳油、可湿性粉剂登记比率逐步下降,而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和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比率在持续上升。
原药制剂一体化的公司复配模式更通畅。如前文所述,制剂环节距离终端需求更近, 需要具备识别需求并针对性满足需求的能力。而单纯进行原药生产的企业,由于产业链话语权较低,且距离终端需求较远,主动识别需求的能力较弱,对于制剂复配的控制能力也较弱,但其优点在于部分企业具备农药创制能力。因而我们认为,原药制剂一体化的公司既有能力进行创制农药的开发和生产,又能够针对性的开发出适合的制剂产品,尤其是针对复配的模式,这类企业可以主动选择复配品种,更有利于与自家老品种农药进行协同,延长老产品的生命周期。
4.3. JS-T205:草甘膦复配,新老产品协同并进
单独使用效果突出,与草甘膦复配亦促进新老产品协同并进。苯嘧草唑对禾本科、阔叶杂草均有很好活性,其单独使用可有效防除稗草、狗尾草、看麦娘、水莎草、马唐、反枝苋、马齿苋、百日草、苘麻、苍耳等多种杂草,可用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等作物;同时,苯嘧草唑可有效防除小飞蓬和牛筋草等对草甘膦产生严重抗性的杂草,且在低施用剂量下就表现出良好效果,故将其与草甘膦混用,不仅可有效解决草甘膦抗性问题,还可以提升其速效性、降低农药使用量、 控制使用成本。因此,不论单独使用或与草甘膦复配使用,苯嘧草唑都有望成为继草甘膦后的第二个转基因专用除草剂大品,尤其是与草甘膦复配使用,将有望带动 新老产品协同并进。
05 重点公司分析
5.1. 江山股份——JS-T205 有望成为灭生性除草剂爆品
公司是自配套氯碱热电的综合性农药平台。江山股份前身南通农药厂创建于 1958 年 4 月,公司至今有 60 多年的农药生产历史。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农药板块拥有产能包括草甘膦 7 万吨、酰胺类除草剂 4.8 万吨、敌敌畏和敌百虫 2 万吨等,化工板块拥有产能包括离子膜烧碱 16 万吨、三氯化磷 16 万吨、TCPP 3 万吨、BDP 1 万吨等。创制药市场潜力巨大,公司有望迎利润+估值双提升。公司专利产品高效除草剂 JST205(原 SY-1604)品种获先正达集团中国“踏雪寻梅”奖,体现了行业高认同度, 公司拥有产品的独家专利和生产权。JS-T205 田间试验效果突出,与草甘膦复配效果更明显,我们认为 JS-T205 有望成为继草甘膦、草铵膦等之后灭生性除草剂的爆款新品,为公司创造丰厚盈利,同时靠成功推广提升公司估值。
制剂业务底蕴深厚,再造辉煌。公司前任董事长李大军任职期间,曾兼任中化作物 董事长。2007 年中化持股江山后,中化作物作为公司制剂平台之一,江山结合中化作物的品牌市场影响力以及公司自身的产品区域、渠道优势,大力发展制剂业务。2 超过十年的战略合作历史,形成了公司内部制剂技术与品牌的深厚底蕴积淀。此外,2008 年公司全资控股南沈科技,作为公司制剂的复配、分装和销售平台,南沈科技成长迅速。同时公司通过并购不断吸收优质资产,拓展制剂布局。2019 年 9 月收购哈利民 67%股权,并于 2022 年收购剩余 33%股权,打入东北市场。东北地区为玉米、大豆、水稻的主要产区,也是草甘膦、酰胺类除草剂的主要需求地区。收购哈利民使得公司将生产基地前移,凭借地域和仓储优势下沉终端市场。此外,公司亦在稳步推进 10 万吨智能制剂项目。未来随着制剂平台更加完善,制剂业务将为公司贡献更大利润。
5.2. 扬农化工——农研公司是国内顶级研发创新平台
旗下农研公司具备打造多款创新农药经验,是国内最强农药创制平台。2019 扬农全资收购农研公司(前身为沈阳化工研究院),农研公司开发了多个农药新品种,如氟吗啉、四氯虫酰胺、乙唑螨腈均成为国内市场上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新型杀菌剂氟吗啉是我国第一个获准正式登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四氯虫酰胺(9080)、 乙唑螨腈(9625)分别在 2014 年和 2017 年上市,目前已成为扬农化工的明星产品。2017 年 3 月,农研公司就其自主开发的 SY-1604(江山股份命名为 JS-T205)产品, 与江山股份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涉及产品到期日为 2034 年 12 月,专利许可期间农研公司按照江山股份销售相关产品毛利的 22%收取技术使用费。
收购制剂平台中化作物,实现产销一体化。2019 年,扬农化工受让中化国际持有的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中化作物)100%股权,该公司专注于全球渠道分销与国际贸易业务,在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印度、新加坡、阿根廷、巴西、香港建立子公司开展当地销售业务,公司产品与终端市场的桥梁已形成,制剂产品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得到了良好的基础。国内方面,中化作物下设省(地区)、县、乡镇三级核心渠道,合计 30000 多家经销商和零售商,覆盖 1000 多家服务种植大户,包括规模种植户和传统散户,分销渠道网络覆盖面广,推广实力强。
扬农化工是本土农药原药龙头,已经逐步形成原药、中间体、制剂的多元化产品格局。现有杀虫剂年产能约2.4 万吨(其中菊酯 2.25 万吨全国第一),除草剂约 5.7 万吨(其中麦草畏 2 万吨全球第一,草甘膦 3 万吨),杀菌剂约 2.0 万吨。万吨级农药生产管理经验是做大做强的保障,能带来规模化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环节的成本优势,以及稳定、大量生产诉求较强的客户优势。通过这些优势公司逐步建立国内国外核心客户基本盘,通过持续优化渠道建设和专业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从而实现万吨级大单品和小单品多元化成长。
5.3. 先达股份——专注除草剂研发,新产品上市在即
公司深耕于高端除草剂领域,研发实力强,收入稳步增长。2015-2021 年,随着产能陆续投放,公司营业收入稳定增长,CAGR 达 18.30%。公司现有烯草酮产能 9100 吨,在国内厂商中领先。烯草酮产销量渐提升,持续作为主力产品贡献收入。公司在农药创制领域取得多重突破,喹草酮、吡唑喹草酯、苯丙草酮、CDH20124 多点开花。第一款创制农药喹草酮已于 2021 年上市销售,喹草酮获得国内登记后销售规模快速提升,供不应求,先达已考虑在辽宁先达四期项目中进行扩产。未来随着海外登记的逐步落地,喹草酮有望大放异彩。后续两款创制药吡唑喹草酯、苯丙草酮原药正在登记过程中,计划 2024 年上市。吡唑喹草酯实现 HPPD 类除草剂新突破,苯丙草酮为复配提供新的方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未来发展趋势。另外,玉米、大豆共用性除草剂尚处于空白,公司 CDH20124 已经进入开发管道,有望实现共用性除草剂国产突破。
高效利用老产品,种药一体化和差异化复配创增量。抗咪唑啉酮类作物推广最为成功,种药一体化令先达老产品焕发“第二春”。先达 2014 年开始生物育种与除草剂结合的研发工作,2017 年开始依托咪唑啉酮产能和渠道优势,与拥有抗咪唑啉酮类水稻品种的种子公司合作,启动了甲氧咪草烟在水稻上的扩作登记。未来公司布局的生物育种抗除草剂作物启动商业化推广后,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有望焕发“第二春”。复配可有效规避杂草抗药性,公司将老药新用、新老结合,实现复配差异化。随着创新药喹草酮的上市以及噁嗪草酮、丙炔氟草胺等小体量明星农药的配套,先达可利用新老农药结合,创制更多三元甚至四元复配制剂产品。
5.4. 先正达——全球植保及种子领导者
先正达集团整合“两化”农化资产,为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第三大种业公司。2020 年 1 月,中国化工以及中化集团将旗下农化板块悉数转至中农科技(先正达集团前身),其中包括安道麦与瑞士先正达,以及荃银高科、扬农化工、中化化肥三家上市公司;随着资产划拨到位,2020 年 6 月中农科技改名为先正达集团。重整后的先正达集团包括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先正达植保、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先正达种业、总部位于以色列的安道麦以及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的先正达集团中国,其中先正达集团中国旗下包含植保、种业、作物营养以及 MAP 及数字农业四个业务单元。2021 年,整合后的先正达集团在全球植保行业排名第一、种子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孟山都和杜邦)。
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研发能力和商业化能力。公司每年投入超百亿元用于新产品研 发,拥有近八千名研发人员,取得了诸多突破性的成果。在植保领域,公司拥有涵 盖数百万化合物的资料库,以及全球一流的新化合物创制能力和制剂复配能力;在 种子领域,公司拥有覆盖所有主要商业种子品种的优质种质库、丰富的基因型和表 型资源数据,以及全球领先的新性状研发能力;同时,公司广泛应用高通量筛选、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具备极高的研发效率;在商业化能力方面,拥有全球领 先的商业化能力,面对高度复杂监管环境,可以将研发成果迅速推向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5.5. 中旗股份——独家专利除草剂产业化在即
许可证储备丰富,技术实力突出,布局创新药打开新盈利增长空间。公司是农药行 业的高科技现代化企业,拥有多年农药出口经验,与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原药 合作关系。公司海内外登记证资源丰富,截至 2022 年底,公司在国内共取得 180 项农药登记证书、18 项原药生产许可证书、乳油和水乳剂证书,同时在境外与客户联合登记取得多个登记证书,许可证资源丰富。此外,公司已成为跨国农药公司科迪华、拜耳、先正达、巴斯夫农化的战略供应商。公司不断补充新产品和专利技术的储备,目前共拥有 114 件专利,申请 PCT 专利 8 件,美国授权专利 1 件。除南京、 淮安基地外,公司于 2020 年新建淮北宁亿泰基地,该基地项目中包括 1500 吨公司自主研发的独家专利新产品——精噁唑甘草胺,预计 2026 年投产,投产后考虑其在水稻杂草的独特防效且相对安全,会迅速达千吨级的用量,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高活性低毒性,下一个潜力巨大的水稻田除草剂。精噁唑甘草胺是具有除草活性的N-取代烷基芳氧苯氧基丙酰胺类化合物,作用机理为 HPPD 抑制剂。由于芳氧苯氧类化合物对禾本科植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只有极少数能用于水稻、小麦等禾本类作物,目前成功应用于水稻田的芳氧苯氧丙酸酯类化合物仅有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但这两种除草剂都不具有广谱性。精噁唑甘草胺对抗性稗草、马唐、千金子及大龄杂草都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并且对水稻有很好的安全性。
5.6. 清原农冠——种药一体化的民营黑马
清原农冠是一家致力于新农药创制和生物技术育种的创新型民营企业。公司始创于2009年,创始人为两名80后连磊和庄润青。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农业生物科技企业,致力于从新农药创制和生物技术育种两个维度提升世界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在新农药创制领域,清原农冠已成功上市了7个专利化合物。在生物技术性状开发领域,公司通过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赋予种子新的性状,开发了耐自有专利除草剂氟草啶、氟氯氨草酯的抗性基因,配套发掘了一大批抗虫,抗病新基因、新技术。在基因编辑领域,清原拥有“CSE(循环打靶碱基编辑)”和“KSE(基因敲高)” 专利技术。2025 年公司将拥有不少于 10 个全新专利除草剂化合物。公司对除草剂领域持续投入研发,截止目前公司已成功上市了 7 个专利杀虫剂,包括环吡氟草酮、双唑草酮、 三唑磺草酮、苯唑氟草酮、氟草啶,氟氯氨草酯,氟砜草胺。预计到 2025 年,公司将拥有不少于 10 个全新专利除草剂化合物,实现“重新发明一遍除草剂”的远景。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