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舟已过万重山 而今迈步从头越——《农药市场信息》传媒独家专访红太阳集团
轻舟已过万重山,而今迈步重头越!这句话对于这几年处于风暴中心的红太阳集团来说,相信一定是深有感触。
在面临资金链断裂、债务危机等等危机事件发生之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红太阳将会一蹶不振,甚至会面临破产倒闭的可能,但是2022年的年度报告却给了质疑者有力的回答:2023年4月29日,红太阳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全文,报告显示,2022年,红太阳实现营收64.40亿元,同比增长37.50%;净利润7.27亿元,同比增长119.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2亿元,同比增长119.55%。此外,今年7月份,红太阳发布了与湖北宜昌国资预重整公告,也给红太阳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和力量。山有了悬崖峭壁才更险峻,海有了惊涛骇浪才更深邃!那么,红太阳是如何渡过“万重山”,如何向着更灿烂的道路前进的呢?时隔多年后,近日《农药市场信息》传媒总编辑顾旭东一行,再次来到红太阳,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平、技术总监邢平、政文中心总监黄桂清等公司高管进行独家采访,很多答案,这里都将揭晓。
在危机中重塑红太阳:聚焦主业,转型升级,企业重整
记者:红太阳近几年遇到资金链断裂、债务危机、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财务造假等危机事件,贵公司是如何应对这些危机的?目前这些危机解决情况如何?
红太阳:红太阳之前遇到一些挫折,但是红太阳的团队没有散,这也是红太阳文化价值的所在。为了走出危机,红太阳目前主要在做的几件事,第一聚焦主业,第二转型升级,第三企业重整。
聚焦主业。在2012年开始,红太阳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在汽车、新能源、发动机、大健康等多方向发展,但是遇到资金问题后,从杨寿海董事长开始,整个经营管理层都开始积极反思,壮士断腕,决定将非主业全部砍掉,真正的开始聚焦主业,专注于农药产业,并且思索如何将整个产业链从上到下全部打通。因此这几年的发展也可以看到,第一,红太阳的敌草快二氯盐顺利进行了产业化。第二,当下热门杀虫剂产品氯虫苯甲酰胺,红太阳也是行业内能做到从原始的化工原料全流程生产的唯一企业,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因此红太阳生产出来的氯虫苯甲酰胺在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转型升级。红太阳这几年专注于数字化转型。首先是管理转型,以前企业各个生产基地等都各自为政,现在统一端口、统一管理,成本价格等等就能有效进行管控;还可以方便分析市场,能够迅速、准确了解市场有多少需求、订单量有多少,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控产能,可以使企业达到产销平衡;此外人员重配,组织重建、制度重构、流程重造,红太阳把原来的架构进行了重塑,集团中心统一分配资源,及时对市场进行更好地把控。其次是打造数字化工厂,比如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现在已经基本建成了一个数字化工厂,实现高度智能化,可以非常有效控制成本等。
企业重整。红太阳将打造“一链六产”产业规划。一链就是木薯产业链。六产主要包括:一是生物质新能源产业,即木薯产业;二是生化新材料产业,即乙烯产业;三是生化农药产业;四是医药产业;五是新型产业集团,包含肥料和重油;六是数字供应链。而这“六产”围绕在“一链”上,紧密结合。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因为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失败者把困难视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成功者把困难视为前进路上的垫脚石。只有直面困难,解决困难,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前几年红太阳确实很困难,但是从去年开始已经在慢慢好转,实现营收64.40亿元,净利润也有7.27亿元,较好实现了在逆境中的涅槃重生和不断发展;尽管今年农药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红太阳整体的形势还是在不断平稳攀升。
向生物质进发:打造以木薯为原料的绿色环保全产业链
记者:前面提到红太阳将打造“一链六产”的产业规划。一链就是木薯产业链,能具体谈谈这个产业链是什么吗?
红太阳:红太阳一直走在转型发展的前沿,传统农药的基础原材料是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而红太阳已经在转为更加绿色环保的木薯等生物质新能源,未来更将打造1500万亩~2000万亩的木薯产业基地,目前在柬埔寨第一期15万亩木薯已经全部种植好。红太阳原来农药原料的60%是乙醇,因此将农药产业链往上倒推,发现木薯和秸秆完全可以成为石油的替代品,而且木薯作为生物质的新能源相对于石油更加具有高的性价比,首先它作为可再生资源,为国家解决了能源问题;其次木薯作为非粮生物,也不会对粮食供应造成影响。红太阳利用木薯生产乙醇,进而加工成生物乙烯等等,将农药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从上到下全部打通;甚至这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还可以成为原料,与红太阳的医药、肥料等其他产业完美吻合,真正的将木薯“吃干榨净”,进而创造出更多具有价值的产品。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红太阳创新硕果累累,永无止境!
记者:红太阳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上有什么动向?
红太阳:打造差异化的产品,这是红太阳产品打造的必备特质。
精草铵膦合成路线的创新。红太阳的精草铵膦明年将上市,而且相比于目前市场上的精草铵膦几种合成路线,红太阳进行了创新,打造出了全新的合成路线,红太阳的精草铵膦从中间体就绕开了草铵膦,直接使用生物酶;与其他合成路线相比,红太阳生产成本等方面更具有优势。目前2万吨/年的精草铵膦已经在建设之中。
敌草快二氯盐的创新。红太阳的敌草快二氯盐顺利进行了产业化。敌草快可分为敌草快二氯盐和敌草快二溴盐,敌草快二溴盐先实现了商品化,市场中常见的敌草快一般为敌草快二溴盐;敌草快二氯盐在同等条件下比敌草快二溴盐具有更好的成本优势,且药效是敌草快二溴盐的1.4倍。红太阳新开发的二氯盐生产工艺打破了欧美长达60年对于脱氢偶联产业化技术的垄断,在生产过程中可降低敌草快成本20%~30%。目前,红太阳已就敌草快二氯盐相关技术申请专利,是国内敌草快二氯盐独家生产企业,具备敌草快二氯盐母液和可溶液剂合法资质。红太阳子公司重庆华歌生物化学拥有2万吨敌草快二氯盐折百产能,2022年市场销售已经突破2000吨折百量,销售额超2亿元。在中国已基本取代了原二溴盐市场及部分百草枯禁用后的市场。
氯虫苯甲酰胺全流程产业链的打造。红太阳是能做到自己全流程生产氯虫苯甲酰胺的唯一企业,不必从外购买原材料和中间体,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因此红太阳生产出来的氯虫苯甲酰胺在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此外红太阳一些技术性的新产品也在筹备中,如溴氰虫酰胺在准备登记;还有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百草枯”的安全替代品双烯双胺,红太阳也在积极进行接洽,并取得样品正在测试中。对于新产品的动向,红太阳一向高度重视和关注。创新永远是企业进步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红太阳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还能持续发展、屹立不倒。
农药应用的创新。红太阳一直在思索,如何通过自己技术上的优势,把现有产品进行应用方面的创新。创新不光是新产品的创新,更是老产品剂型上的继续创新,在应用场景上也可以进行创新,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
比如敌草快应用技术推了这么多年,经常作为除草剂使用,但是红太阳的敌草快二氯盐在水稻催枯上已经取得登记。为何在水稻收割之前还要打一遍敌草快呢?因为通过对比实验反而能增加收益。经过试验发现,水稻收割的时候在收割机里其实损耗很大,因为稻秆比较青壮,还有活力,但是打过敌草快二氯盐催枯之后,会使作物加快成熟,稻秆就会变得很脆,因此就很容易脱粒,经过实际测产后,这样取得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而且经过催枯的稻粒水分也会变低,可以直接收储,甚至都不再需要烘干。经过试验发现,凡是机收的作物都可以应用敌草快二氯盐进行催枯,如棉花、玉米、大豆等。敌草快二氯盐目前在国外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巴西大多用在大豆的催枯上。
另外敌草快二氯盐由于是触杀型除草剂,植保飞防应用安全,对下茬作物安全,在植保飞防应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敌草快二氯盐未来会拥有更大的市场。
敢于直面逆境和挑战:红太阳以实业为根基,继续致力于行业领先地位
记者:这几年行业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尤其今年以来市场持续低迷,对红太阳带来哪些影响,红太阳近几年经营状况如何?
红太阳:去年由于整个行业市场的红利,红太阳也是享受到了,但是今年和去年相比就是冰火两重天,在维持运营和产销平衡上,公司没有什么问题,百草枯对于价格的控制要好于“双草”。
敌草快由于之前疫情没有放开,国外买货都是按1.5倍来备货,因为担心会突然买不到货,因此全球的库存都很多,大家都超量备货了,比如巴西今年就用了一年的时间去消化去年的库存。这也就是为什么去年、前年的行情这么好的原因。再加上国内所有的工厂许多产品产能都在新建扩建,此外地下工厂也缺乏监管,这样就导致库存更加多,价格自然就上不去了。
未来两到三年,整个行业还是要经历一个比较大的洗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些小型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产业链优势不明显的企业将被淘汰。未来专注于做差异化产品、小而精产品的企业,可能将更有出路。
今年红太阳在各个项目上的投资非常大,仅氯虫苯甲酰胺这个项目就投资了近1.5亿元以上,未来产量将达到3000吨/年。红太阳产业链健全,经过重整之后,对于未来的发展更具信心。
记者:在当下内卷的市场环境下,红太阳有哪些竞争优势?
红太阳:经过三十几年的奋斗,红太阳已经是一家拥有3大产业链、9条产品链、25种话语权产品的一个具有双主业、国际化、民族尊严的企业集团。红太阳的净资产从当初的-5000元,至2022年达到了1180亿元,整体营业收入达到了337亿元,产品销售覆盖了108个国家和地区。红太阳拥有六大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就是技术壁垒,红太阳已经取得了的国内外专利共有1186件,专利总数位居全国6000多万家中国企业中的第39位。在市场壁垒方面,红太阳耗时近30年,耗资250亿元,在108个国家取得了特型产品市场准入证1159件。此外红太阳也不遗余力的打造国内市场,在国内也已覆盖了2098个地县市。
未来愿景:加快国内外市场布局,力争5年内营收超千亿元
记者:红太阳未来的规划和发展目标是怎样的?
红太阳:红太阳的未来愿景是到2027年实现营收市值双超千亿元,到2030年双超(产值和市值)1500亿元,其中包括利润双超百亿元,上交国家税收100亿元的经营目标。
红太阳的产品70%以上都是出口,百草枯是最大的出口产品,其次是敌草快二氯盐,但敌草快二氯盐目前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
国内市场布局将从两方面发展。一方面是零售包装,公司开办红太阳农资连锁,有团队进行销售小包装的产品。另一方面,红太阳与国内多家制剂加工型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原药。
国外市场布局也在两方面进行发展。一方面是自营出口,红太阳自己和国际客户进行对接;另一方面与国内的进出口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产品。红太阳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在国外拥有1000多个登记证,在国际市场初步建立了自己产品的市场壁垒。此外,红太阳在澳大利亚、阿根廷都有自己的团队在当地发展,未来将会在国外直接建设工厂。
后记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曾对南京红太阳集团做过多次采访,但这次采访对红太阳也有了更多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尤其通过观看红太阳的发展历程展览,不仅了解了红太阳创业的艰辛不易,也了解了其在短短30几年时间里跃升为全球农药植保行业领先企业的奥秘,这些都离不开其创始人杨寿海董事长的雄心魄力与胆识谋略,以及敢闯、敢拼、敢担当的红太阳精神,从而铸就了红太阳今天的辉煌,实现了从“异军突起”到“逐鹿全球”的梦想。虽然这几年来因多种原因,红太阳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有理由相信,已经有着坚实发展基础和宏伟目标的红太阳,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记者参观红太阳发展成就展
红太阳集团有关领导接受《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记者专访
作者顾旭东为《农药市场信息》传媒总编;顾倩倩为《农药巿场信息》传媒新媒体中心负责人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