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旱田除草剂二甲戊灵的市场、剂型和应用
二甲戊灵是世界上销售额最大的选择性除草剂之一,对多种旱田作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对大多数一年生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效,是值得大家重视的传统品种。因此通过深入了解二甲戊灵的市场定位、作用原理和特点、剂型产品和应用效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二甲戊灵的研发、生产和经营,从而开发出对环境友好的悬浮剂、水乳剂和微囊悬浮剂等剂型品种……
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是属于二硝基苯类除草剂中最重要的品种。二硝基苯类除草剂的主要品种有二甲戊灵、氟乐灵、乙丁烯氟灵、氨磺戊灵、乙丁氟灵和仲丁灵,但最重要的品种仅有二甲戊灵和氟乐灵2个品种。其中尤以二甲戊灵的市场份额最大,2005年其全球销售额就已达到2.75亿美元,氟乐灵为1.85亿美元,2011年二甲戊灵更升至3.40亿美元,其余的品种市场份额很小,不值得关注。
一、 二甲戊灵的市场定位
二甲戊灵是由美国氰胺公司(现巴斯夫公司)在1976年开发的旱田除草剂,主要目标用作大豆田除草,其优点是不仅对单子叶杂草有效,而且对双子叶杂草也有效。应用适用期较长,从播前到苗后都可使用,它是混剂的一个理想组成部分,能够在多种作物上应用,如在玉米、棉花、麦类等作物上使用都有良好效果。
目前二甲戊灵已在全球50多种作物上获得登记,应用十分广泛,成为世界上较大的旱田选择性除草剂品种。二甲戊灵除草剂全球销售额2003年为2.25亿美元,2005年2.75亿美元,2007年2.85亿美元,2009年2.80亿美元,2010年3.20亿美元、2011年3.40亿美元,近十年来呈缓慢上升之势,在除草剂全球销售额占居第9位。崔丽等通过对2010年美国对玉米上用量较大的常用农药除草剂共48种品种和它们的使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48种除草剂每年的总用量173774kg,其中二甲戊灵排位第四,仅次于莠去津、精异丙甲草胺和草甘膦,普遍率在15.5%,说明了二甲戊灵虽然是除草剂中传统的老品种,但目前仍是值得重视的除草剂品种,而在巴斯夫公司的农药品种中,其销售额也位列第5位。
二、 二甲戊灵作用原理和特点
1. 作用原理
二甲戊灵是一种优秀的旱田作物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和芽后喷雾处理的除草剂。作为芽前土壤处理药剂,可以破坏杂草种子的胚芽鞘,使其枯萎死亡,而在杂草萌发的幼芽初期喷雾处理用药时,进入杂草体内的药剂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杂草细胞的有丝分裂,破坏生长点发育使其枯萎,从而造成杂草死亡。
2. 作用特点
二甲戊灵是选择性芽前芽后旱田除草剂,杂草可通过幼芽、茎和根吸收药剂。其特点为:
(1) 杀草谱广:对大多数旱田一年生禾本科,如千金子、马唐、稗草、牛筋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狗尾草、金狗尾草和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以及如马齿苋、鸭舌草、陌上草、萤蔺、藜等阔叶杂草有效,仅对多年生杂草效果较差。
(2) 适用范围广: 可适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水稻、马铃薯、烟草、蔬菜等多种作物田除草。通常也可以用于稻田除草,由于稻田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除草剂发挥活性,因此当旱田除草剂用于稻田时,其使用量要远低于旱田,一般仅相当于旱田单位面积用量的数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因此其用药成本大幅下降。此外旱田除草剂用于稻田后,除草效果往往会提高,杀草谱会扩大,但是并非多数旱田除草剂都能用于稻田除草,关键问题是要保证水稻安全。二甲戊灵并未登记用于稻田,它是美国稻农自发使用,并在国内经过插秧田和抛秧田试验应用,对水稻是安全的,可有效防治稗草、千金子等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若干阔叶杂草。
(3) 作物安全性好:对作物根系没有伤害,例如在稻田使用时,对稻苗安全性好不伤根,除草效果好,有利于培育壮苗;持效期间不影响其他药剂使用,对作物没有隐形药害。
(4) 毒性低: 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050~1250mg/kg,兔经皮LD50>5000mg/kg,对鸟类、蜜蜂低毒。
(5) 挥发性和淋溶性低:二甲戊灵的蒸汽压(比氟乐灵)低,意味着挥发性低。水溶性(0.3mg/L)比异丙甲草胺(530mg/L)和甲草胺(240mg/L)低,意
味着受水分影响小,淋溶性小,持效期长。
三、 理化性质和剂型产品
1. 理化性质
二甲戊灵的结构式如下:
二甲戊灵外观为橙黄色晶体,熔点54~58℃,V.p4.0MPa(25℃),溶解度(26℃,g/L):水0.5mg/L(20℃),丙酮700、玉米油148、二甲苯628、庚烷138、异丙醇77,易溶于苯、甲苯、氯仿和二氯甲烷,微溶于石油醚和汽油中。稳定性:在5~130℃稳定,在水中DT50<21d,对酸、碱稳定,在土壤中DT50为30d~90d,见光慢慢分解。
2. 剂型产品
按上述性质可以加工为乳油、颗粒剂、可湿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和微囊剂等剂型。
1991年巴斯夫公司在国内首先登记33%二甲戊灵乳油,商品名33%施田补乳油,用于玉米、甘蓝、韭菜、棉花等作物防除一年生杂草。2003年登记33%二甲戊灵乳油, 防除水田育秧田一年生杂草,在使用范围上得到延伸。
国内2002年后已有多家农药企业登记原药(含量95%和97%)和剂型。单剂主要为33%乳油和20%悬浮剂,用来防除甘蓝、大蒜、棉花、大豆、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一年生杂草;复配混剂有42%二甲戊灵·莠去津悬浮剂防除夏玉米一年生杂草,40%二甲戊灵·乙草胺乳油防除大蒜田一年生杂草,17%苄嘧磺隆·二甲戊灵可湿粉剂用于水稻移栽田防除一年生杂草和部分多年生杂草,20%和34%二甲戊灵·乙氧氟草醚乳油分别登记防除姜和大蒜田一年生杂草,55%苄·二甲戊·异丙可湿粉剂用于水稻旱及半旱育秧田防除一年生杂草。
2012年二甲戊灵登记的原药企业有21家,含量一般为95%,最高为98%。登记的乳油制剂有81个(占制剂总量75%左右),主要含量为33%和330g/L;悬浮微囊剂(CS)1个(巴斯夫公司产品);悬浮剂有2个,分别为20%(青岛金正达农药有限公司生产)和40%悬浮剂(新疆锦华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四、 二甲戊灵剂型产品的应用
1. 乳油产品
二甲戊灵最主要的应用剂型产品为33%二甲戊灵乳油,这种产品一般都有较好防效。
(1)黄春艳等用33%二甲戊灵乳油对籽瓜田杂草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对稗草、狗尾草、本氏蓼、藜、龙葵、卷茎蓼等多种一年生杂草和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效。其适宜施药时期及方式为籽瓜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适宜用量为3000~4500ml/hm2,其除草效果和籽瓜产量均与对照药剂33%施田补乳油施用量3000ml/hm2相近,对禾本科杂草的综合防效为57%~82%,对阔叶杂草的综合防效为79%~94%,产量较高且对籽瓜安全。
(2)连玉朱等用8种除草剂进行了防除棉田杂草的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3%二甲戊灵乳油(德国巴斯夫公司产品),用量990ga.i./hm2,进行土壤处理,其中以二甲戊灵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具有最高的防效。施药后30d,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效分别为95.4%和92.7%,总防除效果为94.4%;施药后50d,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效分别为91.5%和89.2%,总防除效果为90.7%。其他药剂如48%氟乐灵EC、48%仲丁灵EC、12%噁草灵EC、43%甲草胺EC、50%乙草胺EC、72%异丙甲草胺EC对禾本科杂草总防效也在90%左右,50%扑草净WP对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差,仅在85%以上,而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对阔叶杂草的防效也较差,一般在72%~74%之间。
2. 微囊悬浮剂产品
二甲戊灵应用于农田除草已有30多年,并成功解决了农田草害问题,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的除草剂。但乳油剂型需使用有机溶剂,容易对人体、土壤、水质造成污染,为此巴斯夫公司于2005年成功开发455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产品,商品名田普(STOMP·CS)。产品是用聚脲(polyurea)作为囊壁包覆二甲戊灵的胶囊,制成微胶囊悬浮剂,成为替代乳油的一种新颖旱田苗前选择性除草剂,该专利2016年到期。以下几个例子可以说明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产品应用于旱田除草有良好的效果。
例一:在2006年底台湾杨铭壁先生在农场使用45%田普微囊悬浮剂,应用于蒜田发现除草效果甚佳,而且青蒜生长旺盛,对青蒜生长有促进作用。同为50株青蒜,喷施田普微囊悬浮剂7kg比喷施二甲戊灵乳油6.7kg增产22%。蒜田收获时,同为200颗蒜头,喷施田普微囊悬浮剂12.2kg比喷施二甲戊灵乳油10.7kg增产14%。
例二: 张惟等使用450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巴斯夫公司产品)进行了2年(2006~2007年)防除夏大豆杂草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马唐、牛筋草、反枝苋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施用1012.5g/hm2剂量下55d鲜重总防效达到93.14%以上,并对夏大豆安全。对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效为89.75%,略低于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与对照药剂33%二甲戊灵乳油相比,对杂草的防效(91.05%)差别不大。
例三:高明等使用45%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巴斯夫公司产品)防除冬小麦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防除麦田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防效在85%以上。当用量为2250~2625mL/hm2时,苗后50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而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例四:杜有辰等使用国产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进行了防除大蒜田杂草试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对防除大蒜田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施药后42d,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用量500g/hm2、750g/hm2、1000g/hm2、1500g/hm2,株防效分别为77.81%、83.66%、91.27%、97.45%。对照药剂43%乙草胺·乙氧氟草醚乳油800g/hm2防效为88.46%,33%二甲戊灵乳油750g/hm2、1000g/hm2防效分别为84.21%和91.36%,相同剂量下供试农药的防效相当。
施药后140d,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用量500g/hm2、750g/hm2、1000g/hm2、1500g/hm2株防效分别为76.88%、80.24%、88.53%、92.33%,鲜重防效分别为85.27%、86.77%、93.21%、96.23%,对照药剂43%乙草胺·乙氧氟草醚乳油800g/hm2株防效72.34%,鲜重防效为84.23%;33%二甲戊灵乳油750g/hm2、1000g/hm2的株防效分别为78.27%和83.33%,鲜重防效分别为78.77%和89.67%。供试药剂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药后140d的株防效较之42d的株防效降幅不大,表明其持效期很长,在施药后很长时间内对杂草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且鲜重防效显著,达85%以上。
上面4个例子说明在相同剂量下二甲戊灵微胶囊剂与乳油的防效相当,但比乳油有更长的持效性。
例五:刘彦良等以斑马鱼为试材测定了20%二甲戊灵微胶囊剂及其乳油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24h、48h、72h、96h后二甲戊灵微胶囊剂对斑马鱼LC50分别为65.10mg/L、62.32mg/L、58.81mg/L、57.81mg/L,二甲戊灵乳油对斑马鱼LC50分别为0.50mg/L、0.35mg/L、0.34mg/L、0.31mg/L,即其微胶囊化后使得二甲戊灵对斑马鱼的安全性提高了100倍以上。
3. 悬浮剂产品
例一:王同涛等用36%二甲戊灵·扑草净悬浮剂(山东华阳公司产品)防治花生田杂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6%二甲戊灵·扑草净悬浮剂,使用150mL/667m2、170mL/667m2、200mL/
667m2,药后20d对杂草的总株防效分别为90.9%、95.7%、98.9%;分别优于对照药剂33%二甲戊灵乳油150mL/
667m2对杂草株防效92.4%和50%扑草净可湿粉剂150g/667m2对杂草株防效82.8%,而且差异显著。使用150mL/667m2、170mL/667m2、200mL/
667m2药后60d对杂草的总株鲜重防效分别为89.5%、94.8%、98.3%,也分别优于对照药剂33%二甲戊灵乳油150mL/667m2对杂草株防效91.1%和50%扑草净可湿粉剂150g/667m2对杂草株防效77.1%,差异显著。
使用150mL/667m2、170mL/667m2、200mL/667m2药后60d对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9.2%、94.1%、97.6%,分别优于对照药剂33%二甲戊灵乳油150mL/667m2对杂草鲜重防效的90.3%和50%,扑草净可湿粉剂150g/667m2对杂草鲜重防效的77.1%,差异显著。
从施药后20d、60d株防效和60d鲜重防效,还可以看到,50%扑草净可湿粉剂对阔叶杂草防治效果优于禾本科杂草,33%二甲戊灵乳油对禾本科杂草防治效果优于阔叶杂草,而36%二甲戊灵·扑草净悬浮剂对花生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比单剂效果都好。
例二:肖学明等于2011~2012在华南地区使用30%二甲戊灵悬浮剂(山东富安集团农药公司提供)进行了冬春2季对甘蓝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安全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1) 30%二甲戊灵悬浮剂对冬甘蓝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药剂量采用495~1260g/hm2,药后15d对牛筋草株防效在81%~94%之间,对马唐在81%~100%之间,对凹头苋在91%~100%之间,对马齿苋在83%~95%之间,对丁香蓼在83%~95%之间。与对照药剂330g/L二甲戊灵乳油(药剂量618.8 g/hm2)的杂草株防效相比差异不显著。30d和45d的株防效与对照药剂相比,其杂草株防效同样差异不显著。
(2) 30%二甲戊灵悬浮剂对春甘蓝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药剂量495~1260g/hm2,药后15d,各处理对牛筋草、龙葵、小藜的株防效都在86%以上;而对胜红蓟、牛繁缕的株防效都在50%左右;药后30d,各处理对牛筋草、龙葵、小藜的株防效都在83%以上,而对胜红蓟、牛繁缕的株防效都在50%左右;药后45d,各处理对牛筋草、龙葵、小藜的株防效都在79%以上,而对胜红蓟、牛繁缕的株防效都在50%以下。与对照药剂330g/L二甲戊灵乳油(药剂量618.8g/hm2)的杂草株防效相比差异不显著。
30%二甲戊灵悬浮剂对冬春甘蓝的安全性,药后7d、15d、30d、45d目测各药剂处理的小区,每个小区的甘蓝株高、叶色均与空白对照一样,无明显药害症状发生,对甘蓝生长安全。2年试验各药剂处理甘蓝产量高于空白对照处理,除了630g/hm2、765g/hm2处理的产量相对其他处理有一些差异,其中30%二甲戊灵悬浮剂630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从试验结果来看,30%二甲戊灵悬浮剂对甘蓝田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
五、 研发的二甲戊灵安全环保剂型
在国内还研发了多种二甲戊灵安全环保的剂型,以替代乳油剂型,目前这些剂型的研究成果未实现产业化,也未见登记产品,因此也无二甲戊灵的安全环保剂型产品的销售。
1. 水乳剂
水乳剂是一种典型的水基性剂型,是国家大力提倡的“绿色”剂型之一。水乳剂与乳油相比,所用有机溶剂量大为减少,从而避免生产运输和使用中溶剂挥发以及易燃易爆的问题。同时该制剂具有生产工艺较简单、高效、生产成本低、对环境相容性好的优点,因此水乳剂是一种优良的替代乳油剂型的的安全环保剂型。
按照二甲戊灵的理化性质是可以加工成水乳剂的。为此李明等研制了20%二甲戊灵水乳剂,选用甲苯作为溶剂(溶解量2.267g/g),因其溶解量(2.267g/g)比二甲苯(1.620g/g)大。得到二甲戊灵水乳剂优化配方为:二甲戊灵甲苯溶液30%,农乳60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防冻剂乙二醇4%,余量为水。对配方制得的样品进行各项性能指标测定,20%二甲戊灵水乳剂外观为黄色可流动液体,平均粒径1.0~2.0μm,低温热贮和稀释稳定性均合格(符合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颁布的水乳剂标准),pH值5~7。
2. 微胶囊悬浮剂
(1)罗湘仁等用聚脲作为囊壁,采用原位聚合法研制了40%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方法是将一定量的脲素、甲醛和氯化钠混合溶解后,用三乙醇胺调节至pH值至8.0,在70℃下反应1h得到甲醛-脲素预聚物即为水相。二甲戊灵甲苯溶液中加入吐温60、烷氧基醇醚和羟基聚环氧乙烷(500LQ)组成油相,将油相缓慢滴入水相,快速搅拌分散即得O/W乳液,用调酸介质分阶段调节pH值,然后逐步升温至70℃固化3h成囊,最后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即得到40%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
当采用不同的调酸介质对二甲戊灵微胶囊剂的囊形(用S-3400N型扫描电镜观测)和粒径(通过Malvern激光粒度仪测定),发现都有明显的影响。用5%盐酸溶液为调酸介质得到的微胶囊剂的囊形粗糙,产生粘连,平均粒径大,D50为24.74μm,粒径分布很宽(9.01~48.02μm)。用5%硝酸铵和硫酸铵溶液得到的微胶囊剂囊形松散,也产生粘连,易于破裂,得到的平均粒径小(前者D50为0.97μm,后者D50为0.97μm),而粒径分布较窄(前者为0.36~5.89μm,后者为0.36~7.50μm)。最好的是用5%氯化铵溶液,制得的微胶囊剂的囊形光滑致密而坚固,平均粒径D50为6.87μm,粒径分布也较窄(1.98~14.02μm)。
(2) 刘彦良等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并测定了该制剂的悬浮率、包封率等主要性能指标,以及热贮和冷贮前后微胶囊包封率、制剂有效成分含量、悬浮率、析水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所得产品性能好,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经冷热贮存后,微胶囊包封率仍在95%以上,制剂悬浮率在82%以上,析水率在2%左右,即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另外通过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稗草均有较好防除效果,其中20%二戊灵微囊悬浮剂用量150mL/667m2对稗草的株防效为95.71%,略低于对照药剂20%二甲戊灵乳油150mL/667m2的株防效(97.58%),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另外,各处理中以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200 mL/667m2 防效最高(99.74%);而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50mL/667m2防效最低(85.44%)。总之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对稗草的控制效果与同浓度20%二甲戊灵乳油防效大致相当。
(3) 李北兴等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500g/L二甲戊灵CS。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得到的微胶囊包封率大于87.0%,载药量约82.0%,平均粒径4.00μm,热贮析水率低于5.00%,常温和热贮后能得到保持良好的球形貌,微胶囊间无粘连且流动性良好。
除此之外,杜有辰等对二甲戊灵微囊化配方及工艺的研究也有报道。
目前南京高正农用化工公司在国内开发了450g/L二甲戊灵CS,并于2012年成为申请登记的唯一企业。
3. 悬浮剂
二甲戊灵属于低熔点农药,加工成二甲戊灵悬浮剂难度并不大,但其关键问题是热贮(54℃)14d的稳定性标准难以通过。近年来巴斯夫公司也发表了二甲戊灵制备悬浮剂的专利(US 7,871,638B2),其400g/L二甲戊灵SC配方为:二甲戊灵400g/L,Soprofor FLK(三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钾盐)125 g/L,Arkopal N 080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0g/L,其他助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21 g/L,水平衡至1 L。热贮稳定性45℃,12周;37℃,26周。
由此可见,对于国内加工的二甲戊灵SC产品是难于通过热贮54℃、14d的国标的。为此,如果市场上出现开发的二甲戊灵SC产品,其商标上应该标示出热贮温度(如45℃或40℃)和天数。通常当研制二甲戊灵与其他除草剂农药加工的复配悬浮剂(如34%氧氟·甲戊灵悬浮剂),基本上不存在上述热贮54℃、14d稳定性不达标的问题。
如梁孝生等对34%氧氟·甲戊灵悬浮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二甲戊灵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5mg/L, 乙氧氟草醚(熔点85~90℃)在常温下几乎不溶于水,在水中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将二甲戊灵和乙氧氟草醚原药加工成悬浮剂,以水为介质,不但能减少因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这2种药混合后可以扩大杀草谱,提高了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草的防效。
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等进行了筛选,确定了配制方法和较佳配方组成。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产品质量稳定,各项指标和贮存稳定性符合悬浮剂的要求。
最终确定产品配方为(另有生物测定试验确定2种除草剂的配比):二甲戊灵(≥95%)30%(折百),乙氧氟草醚(≥95%)4%(折百),润湿分散剂MF(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 1.7%,SFR—01(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和磷酸酯500#) 3.3%,消泡剂聚氧硅烷0.5% ,增稠剂黄原胶0.15%, 防冻剂乙二醇3%,防腐剂甲醛0.15%,水补至100%。
产品样品性能经检测:外观为黄色可流动黏稠状液体;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D503μm以下,D90<5μm;粘度在400~600mPa·S之间,pH值5~7;热贮(54℃)14d和冷贮在-5℃、-10℃、-15℃、-25℃低温下贮存24h后恢复至室温检测含量、悬浮率、流动性、分散性等各项性能均达到悬浮剂的标准要求。
有效成分解率<5%;热贮悬浮率:二甲戊灵在90.8%以上,乙氧氟草醚在93.8%以上;冷贮悬浮率:二甲戊灵在94.8%以上,乙氧氟草醚在95.4%以上;热贮、冷贮和常温析水率均<2%。34%氧氟·甲戊灵悬浮剂的生产成本比同含量的乳油低,按年产500吨氧氟·甲戊灵34%悬浮剂,每年可节约有机溶剂250吨左右,可增加200多万元利润。而且贮运比乳油更加安全,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六、 水分散粒剂
高忠文等对开发66%二甲戊灵水分散粒剂进行了研究,虽然二甲戊灵的熔点较低(用载体吸附),但还是可以加工成水分散粒剂的。采用二甲戊灵原药含量为95%,润湿剂为二元复合的LS,分散剂选用木质素磺酸钠,崩解剂为硫酸铵,粘结剂选用分子量4000~6000的聚乙二醇,载体为白炭黑补足至100%。使用流化床干燥造粒法加工成水分散粒剂,外观为黄色球状颗粒,经性能测试符合水分散粒剂国家标准,但未见产业化产品。
七、 结语
二甲戊灵是世界上销售额最大的选择性除草剂之一,是值得大家重视的传统品种。二甲戊灵对多种旱田作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大多数一年生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效。二甲戊灵可以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直播旱稻、马铃薯、烟草、蔬菜等多种作物田除草。二甲戊灵目前仍以乳油产品为主,但已经认识到使用有机溶剂的危害性,因此开发悬浮剂、水乳剂和微囊悬浮剂替代乳油是发展趋势,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