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2023年全球农药市场规模预计超667亿美元 我国农药行业集中度提高

发布时间:2021-12-27 16:38:27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余露

人口稳步增长驱动农药需求持续扩张,2023年全球农药市场规模预计超667亿美元。伴随人口的增长,1970-2020年(25亿吨)对粮食的需求预计增加了至少2.2倍。与对粮食的需求增长相反,2015年世界耕地面积实际上与1965年相同,未来全球人均耕种面积或继续减少。在此情况下通过农药提高作物的亩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农药的需求相对刚性,人口的增长将带动农化市场的需求。根据种子与农药咨询公司Phillips McDougall统计,2004年至2018年,全球农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356.79亿美元增长至650.99亿美元,预计2018-2023年将保持3%的增速发展,2023年市场需求预计达667.03亿美元。

企业兼并重组迅速提升行业集中度,全球市场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农药市场竞争激烈,新产品开发难度大,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数额较大。为了寻求规模效应和协同作用,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十多年来全球农药企业兼并重组活动频繁,行业集中度迅速提高。经历了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先正达、陶氏和杜邦合并后分拆为科迪华、拜耳收购孟山都、联合磷化收购Arysta后,全球农化企业市场格局重塑,形成具有寡头垄断特征的四大梯队。第一梯队为拜耳、先正达、巴斯夫、科迪华(陶氏杜邦)、富美实以及安道麦,根据公司公开发行说明书,2018年第一梯队公司农药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农药市场销售总额的75.20%。第二梯队为住友化学、纽发姆、联合磷化、Platform(Arysta)、颖泰生物、阿尔宝、扬农股份、红太阳、山东润丰和四川省乐山市福华农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公司公开发行说明书,上述公司2018年销售收入占全球农药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5%。第三梯队为汉姆(helm)、辉丰股份、利尔化学等17家企业,根据公司公开发行说明书,第三梯队公司2018年销售额占全球农药销售的比重在0.5%1%。

农药分为专利农药和非专利农药两大类。专利农药具有难度较大、周期长的特点,根据philips McDougall统计,一种新农药自开发至上市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及13.5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整个流程包括选定候选农药、同步进行安全性、生物学和剂型研究、综合评估研究结果,最后申请并获得登记。同时伴随着农药抗药性问题的突出,仅依靠新药无法满足全球植物保护的需求。而非专利农药产品应用时间长、生产工艺成熟、市场较为稳定,且申请、登记成本较低,项目建设周期也较短,能够广泛运用于植物保护市场。因此,近年来非专利农药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二十世纪初期非专利产品占全球农药市场的比重约为30%,到2015年,非专利农药已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据Phillips Mcdougall预测,2023年全球将有166个农药专利到期,新增市场价值将超过110亿美元,以生产仿制农药为主的我国农药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而在仿制型农药企业中,具有较强研发能力、清洁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有望显著受益于这一机遇。一方面,虽然各企业均可对专利期后原药进行仿制,但由于研发实力和工艺水平的差异,仿制产品的质量差别较大;另一方面,具备清洁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才能够在环保趋严的形势下实现连续稳定的生产。

在随着产业+环保双轮驱动下,国内竞争格局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产业政策方面,《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农药管理条例》等国家政策致力于促使农药工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转变。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农药原药企业数量减少30%,其中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达到5个以上,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0个以上,着力培育23个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环保要求方面,自2017年以来我国环保政策趋严,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型企业陆续出现停产、关停现象。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中,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有3家、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20家,接近《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行业逐渐走向一体化,全产业链龙头有望强者恒强。从国内行业发展现状看,随着国内环保严监管态势的持续,过去几年受环保限制及技术工艺限制,国内部分农药中间体和原药生产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在中间体和原药供给收紧的大环境下,没有中间体、原药配套的生产企业或因原料短缺导致生产不稳定、或因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波动。而具有“中间体-原药-制剂”生产的一体化企业在生产稳定性、成本控制方面优势显著。从国际行业发展历史看,国际农化巨头的发展路径主要是以农化业务为基础完成资本的积累,随后向产业链上下游逐步延伸,形成以农化为起点、以生物技术/种业为突破、而后成为作物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因此,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产业政策调整及环保高压常态化,未来生产管理、工艺技术、研发投入突出的龙头将依托于自身核心产品建立起的行业壁垒,沿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发展,形成产业链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不断抢占全球农药市场的份额。

编辑人员:王海晨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