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新烟碱类杀虫剂货紧价扬 市场景气度提升仍将持续

发布时间:2017-03-13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杨益军

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优异的性能与庞大的市场容量,加上环保约束产能受限,各类产品价格自2016年三季度末开始迎来大幅上涨,而这一结果是环保约束、去产能、去库存等因素叠加促成的,触动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市场景气的大幅度提升。

杀虫剂市场“王者”的更迭

 近半个多世纪来,全球杀虫剂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期间开发了多个具有相当典型杀虫剂的代表产品,发展进程大致分为四个黄金阶段。按照时间顺序,即:20世纪60~70年代以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典型代表;20世纪80年代则以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典型代表;20世纪90年代,以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及新烟碱类杀虫剂为典型代表;如今,则以新烟碱类、鱼尼丁受体作用剂类(双酰胺类)及生物源类(包括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典型代表。在新类别杀虫剂发展过程中,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杂环类杀虫剂大量出现,新烟碱类杀虫剂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以吡虫啉、啶虫脒为代表产品,目前市场魅力不减。以噻虫嗪和噻虫胺代表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且需求量增长迅速,对昆虫害虫控制的效果优于当前已登记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将使市场需求量逐步增加。新烟碱类产品不断挤占氨基甲酸酯类产品的市场,新烟碱类俨然成为杀虫剂新的王者,而氨基甲酸酯类产品作为昔日杀虫剂的“王者”,在整体杀虫剂市场中的比重也不断下降。

  全球高毒有机磷类杀虫剂市场的大幅萎缩、减退,是市场竞争和产品安全、高效价值回归的集中体现,未来新颖化学结构或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新杀虫剂,仍是全球杀虫剂发展的主流,它们将成为全球杀虫剂市场的主体,也是未来杀虫剂发展的主要趋势。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全球重要的杀虫剂品种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全球杀虫剂中体量最大的品种,也是全球农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品种之一。目前全球新烟碱类杀虫剂的销售额约为34亿美元,约占全球杀虫剂销售额20%,其代表产品吡虫啉、噻虫嗪以及啶虫脒等凭借其低毒、高效、广谱等特点,在农产品种植领域拥有极大的市场份额。凭借下游需求的稳定增长以及新型制剂的逐步推广,产品在九十年代推出后维持高速增长,新烟碱类杀虫剂市场增速高于杀虫剂市场平均增速,2009~2015年,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0%。

新烟碱类杀虫剂市场中,噻虫嗪和吡虫啉可谓不分伯仲

  新烟碱类杀虫剂中的前五大产品分别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啶虫脒和噻虫啉,占新烟碱类杀虫剂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加上呋虫胺和烯啶虫胺,则构成了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全部,在新烟碱类杀虫剂中,目前已经有7个商品化的品种。在该类杀虫剂中,噻虫嗪和吡虫啉堪称两大巨头,其市场地位在伯仲之间,销售额均在11.00亿美元以上,这在全球农药市场也是出类拔萃的。

  多重因素维持吡虫啉的景气

  吡虫啉于1991年由拜耳公司正式推出市场以来,目前全球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海外产能仅剩下拜耳在德国本土的一套4000吨装置及其在印度的2000吨装置。全球吡虫啉名义产能在40000吨左右,其中,中国国内有效产能在25000吨左右,无法正常开工产能在8000吨左右,由此可以计算出全球实际吡虫啉产能应该在30000吨左右。

  我国吡虫啉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以及山东地区,江苏地区吡虫啉产能占到全国有效产能的50%以上。中农联合、江苏克胜、青岛海利尔是全球最主要的三大吡虫啉厂家,占全国总产能的近5成。(见图1、表1)

 2014年吡虫啉全球销售额超过11亿美元,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1%,目前,全球吡虫啉需求量在2.5万吨左右,虽然吡虫啉在欧盟陆续受禁限用的政策管制,从全球角度来看,吡虫啉使用主要集中在巴西、中国、美国以及印度等国家,所以吡虫啉在欧盟的高管制对吡虫啉全球市场影响不大,不过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等传粉昆虫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多个国家和组织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应该多关注更多国家有关吡虫啉的管制政策,尤其是吡虫啉使用的主要国家对吡虫啉管理的新政策。

  国内吡虫啉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环戊二烯工艺与吗啉工艺,其区别主要在于吡虫啉的关键中间体2-氯-5-氯甲基吡啶(CCMP)的合成方法不同。目前国内生产商主要生产工艺都是遵循着环戊二烯工艺生产CCMP,再通过CCMP与咪唑烷的缩合反应生成吡虫啉。吡虫啉价格与CCMP价格相关性极高,CCMP供需的边际变化对于吡虫啉价格的影响效用极大。而环戊二烯工艺制取CCMP,虽然整体装置投资成本低、产品质量高且工艺成熟,但面临着固废多、环保压力大等因素制约。

  由于CCMP生产的高污染性,国内早期的CCMP生产商大多由于污染原因退出市场。目前国内CCMP生产主要集中在大的吡虫啉、啶虫脒生产商手中,如长青农化、青岛海利尔、克胜集团以及中农联合等都具有自己的CCMP产能,在满足自身原药生产的前提下也有部分外卖商品。近期有关CCMP-吡虫啉产业链的价格上涨,始于三季度对于山东、河北等省份的环保核查。根据调研了解到,包括海利尔、中农联合在内的大型CCMP-吡虫啉一体化生产商开工负荷大幅下滑,对CCMP供给端造成较大程度冲击,同时也对吡虫啉的供给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中国国内有效产能在25000吨左右,其中5500吨的产能受限对于供给端的冲击较大,行业整体开工率恢复到90%以上,同时CCMP市场流通量的短缺也使得外购中间体的产能无法负担高昂成本而降低负荷,从而进一步加剧原药的供应紧张,业内人士认为:环保约束的趋严将在未来长期影响吡虫啉产业链的供需格局。吡虫啉主产区山东、江苏,受退城进园政策逐步推进的影响,有望进一步挤压小型农药、中间体产能退出市场;缺少CCMP一体化优势的吡虫啉生产企业,由于抵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能力较弱逐步退出市场;无法负担高昂环保处理成本的企业也会逐步退出原药市场,从而供需格局有望迎来根本的改善。

  与此同时,吡虫啉价格连续多年的低迷,也使得行业多年处于去库存状态,行业目前仍维持较低的库存水平,叠加出口拉动所带来的需求边际改善,为近期吡虫啉行业的景气度提升提供了需求支撑。

 啶虫脒价格有望继续水涨船高 

  啶虫脒作为另一种重要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由日本曹达和安万特公司共同开发,继拜耳收购了安万特之后,啶虫脒的开发公司迅速增加。如Certis在比利时、法国、荷兰和英国销售啶虫脒,世科姆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销售,Efthymiadis在希腊销售,巴斯夫在西班牙销售,UPL在美国销售,Engage Agro在加拿大销售啶虫脒。

  2016年三季度以来产品价格也稳步上涨。与吡虫啉不同,啶虫脒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突触部位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刺激传导,引起神经系统通路阻塞,造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部位的积累,从而导致昆虫麻痹,最终死亡。啶虫脒仍是以CCMP为重要的原材料中间体,CCMP的氯仿溶液中通过一甲胺,再通过脱溶、中和萃取等步骤后,在乙醇的溶液中通过乙酯从而合成得到啶虫脒。啶虫脒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维持稳定增长,全球销售总额接近3亿美元。

  目前,啶虫脒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上市,啶虫脒的销售额持续增长。2014年,其为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9%。(见表2、图2)

  全国啶虫脒有效产能在15000吨左右,受限产能超过20%,如果考虑到CCMP价格上涨所导致的部分企业开工下滑,行业供给端所受冲击或将超出市场预期,啶虫脒价格有望继续水涨船高。

噻虫嗪市场外热内冷禁用的不确定性增加

国内噻虫嗪产能超过万余吨,目前国内仍有部分厂家投资噻虫嗪生产线,噻虫嗪实际已经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状况,笔者建议厂商谨慎上马,可以增加与其他产品的复配,增加防治效果,降低用量,重点开发噻虫嗪的其他用途。

  噻虫嗪是1998年由诺华(现为先正达)公司开发的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1998年在巴西获得首次登记后销售额不断增加,产品可有效防治刺吸、咀嚼式害虫和土壤害虫。目前已在全球至少64个国家注册登记了115种作物用途方式,覆盖了大范围的蔬菜、水稻、棉花、水果、烟草、马铃薯和谷物等作物。在销售额比例中成为仅次于吡虫啉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2009年销售额达到7.45亿美元,2014年销售额11.8美元成为销量最大的杀虫剂品种,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6%。

  噻虫嗪的防治效果要优于吡虫啉和啶虫脒,也可以用于种子处理剂,目前噻虫嗪国内生产企业达到十几家,主要中间体是噻唑和噁二嗪,噻虫嗪的重要市场在巴西、加拿大、美国、法国、阿根廷和日本等。尽管包括噻虫嗪在内的3个新烟碱类杀虫剂,在欧盟蜜蜂敏感作物上的使用遭限两年(2014年1月1日起生效),但噻虫嗪在欧盟的登记仍被延长至2018年4月底。

  噻虫嗪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杀虫剂的新龙头,市场非常火热,而在我国市场表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尴尬景象。自2014年7月份噻虫嗪原药价格首度跌破10万元/吨的关口后,2016年国内噻虫嗪价格跌至低于7.5万元/吨(当时的成本线)以下,预计噻虫嗪未来一段时间仍保持弱稳的态势,目前国内噻虫嗪价格8.5万元/吨,国内厂家利润仅维持0.5万元/吨左右。如果欧盟放开噻虫嗪的使用,噻虫嗪将迎来第二个春天,但是价格预计难有很大的突破。(见图3)

  由于国内制作工艺及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导致噻虫嗪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环保压力,从环保角度来看这一点是一把双刃剑。以江苏省为例,作为噻虫嗪生产企业最多的省份,自2016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月1日将分两个阶段大幅上调废气、废水排污费标准。在增加了相关企业的原药环保成本的同时,也迫使部分环保未达标的企业不得不停车整顿,甚至是项目下马,从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市场的货源,缓解了供大于求的利空局势。目前虽然以噻虫嗪为代表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与以吡虫啉、啶虫脒为代表的第一代杀虫剂未形成系统的市场替代,但这个过程却在随着农药行业的发展而与日加剧。噻虫嗪等新一代产品的潜力是不容忽视的。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随下游市场对杀虫剂产品的需求增加,中生代产品噻虫嗪的需求必将水涨船高,原药价格也将会一扫当下阴霾,重新回暖。

  噻虫嗪盲目的扩充产能及杂乱的市场秩序,对目前国内噻虫嗪的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而环保的常态化,这对于目前噻虫嗪市场将是向好的转折。但随着全球农药创新步伐的加速,更科学更实用的第三代杀虫剂产品将很快登上农化舞台,作为中生代过渡产品的噻虫嗪价格也难创奇迹。

  新烟碱类杀虫剂市场有望在2017年迎来进一步的洗牌,环保落后产能的退出将极大程度改善产品的供给端,山东、江苏是我国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主产区,当下的化工企业退城进园政策会逐步推进,有望进一步挤压小型农药、中间体产能退出市场;缺少中间体一体化生产企业,由于抵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逐步退出市场;无法负担高昂环保处理成本的企业也会逐步退出原有市场,从而使供需格局有望迎来根本的改善,进而实现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