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新产品增长迅猛!SDHI类杀菌剂突破30亿美元指日可待(上)

发布时间:2021-12-24 16:52:52 来源:农药资讯网 作者:苏农协 柏亚罗

目前,全球上市的SDHI类杀菌剂有20余个。2024年,SDHI类杀菌剂的销售额将突破30.00亿美元......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的市场增长有目共睹,近10余年来,在新产品的强势推动下,销售额逐年攀升,成功从一类小宗产品跃升至杀菌剂市场的前三强。在2004—2019年的15年间,其销售额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1.9%。

目前,全球上市的SDHI类杀菌剂有20余个。其中,2019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产品有7个,依次为:氟唑菌酰胺(4.91亿美元)、苯并烯氟菌唑(4.19亿美元)、啶酰菌胺(3.78亿美元)、联苯吡菌胺(2.76亿美元)、氟唑菌苯胺(1.70亿美元)、吡唑萘菌胺(1.29亿美元)、氟唑环菌胺(1.08亿美元)。

尤其是,SDHI类杀菌剂仍源源不断向市场输送新品,如先正达最新上市的氟唑菌酰羟胺、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的异丙噻菌胺、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的联苯吡嗪菌胺、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的inpyrfluxam、拜耳作物科学的isoflucypram、富美实的氟茚唑菌胺等,这些产品的市场增长潜力都很大,从而进一步推动该类杀菌剂的增长。

根据Phillips McDougall预测,2024年,SDHI类杀菌剂的销售额将突破30.00亿美元。


01 SDHI类杀菌剂增长最快,三大产品跻身杀菌剂15强

2019年,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的销售额为598.27亿美元,同比下降0.8%;包括非作物用农药在内的全球农药市场总销售额为676.29亿美元(-0.3%)。这一年,杀菌剂的销售额为182.55亿美元(-0.3%),占676.29亿美元全球农药市场的27.0%。

杀菌剂市场主要由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引领,尤其是西欧、日本、北美等;然而,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持续成为杀菌剂的重要增长地区。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三唑类、SDHI类是杀菌剂市场的前三强,其2019年的全球销售额依次为43.67亿、32.12亿、23.11亿美元。

从增长率来看,除生物杀菌剂外,SDHI类杀菌剂的同比增长率及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5.3%、8.5%。

表1 2019年全球各类杀菌剂销售额及近5年增长情况

2019年,全球杀菌剂产品前三强分别为:嘧菌酯(14.89亿美元)、代森锰锌(10.80亿美元)、吡唑醚菌酯(10.15亿美元),其销售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

2019年,全球前十五大杀菌剂的销售额为98.08亿美元,占182.55亿美元杀菌剂市场的53.73%。其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占据4席,三唑类杀菌剂3个,SDHI类杀菌剂3个。这3个SDHI类杀菌剂分别为:氟唑菌酰胺、苯并烯氟菌唑、啶酰菌胺。

表2 2019年全球领先的十五大杀菌剂


02 SDHI类杀菌剂市场逐年增长,前七大产品占据85%

SDHI类杀菌剂为病原菌呼吸作用抑制剂,通过干扰呼吸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Ⅱ上的三羧酸循环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阻止其产生能量,抑制病原菌生长,最终导致其死亡。

自1966年萎锈灵上市以来,SDHI类杀菌剂历时50多年的发展,但直至啶酰菌胺及多个吡唑酰胺类产品上市后,该类产品才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

在新产品不断上市、三唑类等其他杀菌剂抗性增加等因素的驱动下,SDHI类杀菌剂推广很快,市场持续强劲增长,成为杀菌剂市场增长最快的产品类型。

在2003年上市的啶酰菌胺推动下,SDHI类杀菌剂2004年的销售额即突破1亿美元(1.18亿美元),2004—2019年间,其市场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现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杀菌剂产品类型,15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1.9%。

表3 2004—2019年SDHI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

2019年,SDHI类杀菌剂的销售额为23.11亿美元,同比增长5.3%,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5%。其销售额占当年676.29亿美元全球农药市场的3.4%,占182.55亿美元杀菌剂市场的12.7%。

表4 2014—2019年SDHI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及其增长情况

2019年,SDHI类杀菌剂中的前七大产品的销售额均在1.00亿美元以上,这七款产品的销售总额为19.71亿美元,占SDHI类杀菌剂市场的85.3%。

表5 2019年SDHI类杀菌剂中领先产品的销售额及所占份额

目前上市的SDHI类杀菌剂主要有17个,其中包括巴斯夫的2个产品(氟唑菌酰胺、啶酰菌胺)、先正的4个产品(苯并烯氟菌唑、吡唑萘菌胺、氟唑环菌胺、氟唑菌酰羟胺)、拜耳的3个产品(联苯吡菌胺、氟唑菌苯胺、氟吡菌酰胺)。

另外,日本多家公司也参与了该类产品的研发,并有多个产品上市,如三井化学的吡噻菌胺、日产化学的噻呋酰胺、石原产业的异丙噻菌胺、日本农药的联苯吡嗪菌胺等。尤其是2000年之后上市的产品,它们的产品性能更优,市场拓展更快。

表6 2019年全球SDHI类杀菌剂的产品信息


03 SDHI类杀菌剂中的重磅产品较多,最新研发上市产品增长潜力大

SDHI类杀菌剂都具有内吸性,大多通过叶面处理防治作物病害,其中也有多个产品可用作种子处理剂,尤其是啶酰菌胺、萎锈灵、氟吡菌酰胺、氟酰胺、氟唑菌酰胺、灭锈胺、氟唑菌苯胺、氟唑环菌胺等。

在目前上市的17个主要SDHI类杀菌剂中,有12个产品是2000年以来上市,这些产品是SDHI类杀菌剂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在2014—2020年间,共有5个SDHI类杀菌剂上市,包括异丙噻菌胺(2014年)、氟唑菌酰羟胺(2017年)、联苯吡嗪菌胺(2018年)、inpyrfluxam(2020年)、isoflucypram(2020年)等。


3.1 氟唑菌酰胺

图1 氟唑菌酰胺的结构式

氟唑菌酰胺(通用名:fluxapyroxad;商品名:Xemium)是由巴斯夫研发的联苯吡唑酰胺类杀菌剂,是SDHI类杀菌剂中的第一大产品。其高效、广谱、持效、选择性强,具有优异的内吸传导性,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可有效防治谷物、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果树、蔬菜、甜菜、花生、草坪和特种作物等的主要病害,如由壳针孢菌、灰葡萄孢菌、白粉菌、尾孢菌、柄锈菌、丝核菌、核腔菌、链格孢菌等引起的病害。既可叶面喷雾,也可种子处理。

巴斯夫开发了氟唑菌酰胺的多个复配产品,配伍产品包括: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氯氟醚菌唑、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甲霜灵、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甲霜灵、溴虫氟苯双酰胺+吡唑醚菌酯+灭菌唑+甲霜灵等。

2012年,氟唑菌酰胺上市。巴斯夫打算将其引入世界上70多个国家,用于100多种作物上。氟唑菌酰胺现已在全球绝大多数主要市场取得登记和上市。

氟唑菌酰胺自上市以来,销售额逐年攀升。2015年,氟唑菌酰胺成功超越啶酰菌胺,成为SDHI类杀菌剂中的首席产品,并一直保持这一市场地位。2019年,其全球销售额为4.91亿美元,同比增长4.5%,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3%,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据巴斯夫预测,氟唑菌酰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达6.00亿欧元。

氟唑菌酰胺主要应用于谷物和大豆,分别约占其全球市场的50%和30%;该产品在法国和巴西市场销售最多,分别约占其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

氟唑菌酰胺将继续受益于许多新产品的上市。近年来,氟唑菌酰胺的登记和上市情况主要包括:

2017年,巴斯夫在印度上市了Adexar(氟环唑+氟唑菌酰胺),用于谷物。

2018年,巴斯夫在英国上市了多个氟唑菌酰胺产品。其中,Allstar通过沟施,防治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Charm防治草莓(包括室外和保护地)、保护地番茄、黄瓜、辣椒上的白粉病(Podosphaera aphanis);Perseus(氟唑菌酰胺+苯醚甲环唑)用于特种作物。

2018年,Dagonis(氟唑菌酰胺+苯醚甲环唑)、Priaxor(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在意大利上市。

2018年,Sercadis在葡萄牙上市。

2019年4月,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建议登记基于氟唑菌酰胺的6个产品登记。

2019年,巴斯夫四元复配的种子处理剂Obvius Plus(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甲霜灵)在美国上市。

2019年,巴斯夫在西班牙上市Dagonis(氟唑菌酰胺+苯醚甲环唑)。

2019年,美国环保署(EPA)建议登记Revytek(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用于大豆。

2019年10月,巴斯夫Dagonis(氟唑菌酰胺+苯醚甲环唑)在法国取得登记。

2019年第4季度,Axar Flowable(氟唑菌酰胺+苯醚甲环唑)、Imtrex Flowable(氟唑菌酰胺)在日本上市。Imtrex Flowable用于大田作物,防治小麦锈病、雪霉病,甜菜叶腐病、根腐病等。

2020年1月,巴斯夫Revystar XE(氯氟醚菌唑+氟唑菌酰胺)在英国取得登记,用于所有谷类作物。

2020年3月,新西兰环保局(EPA)批准了巴斯夫的申请,同意进口和销售Revystar(氯氟醚菌唑+氟唑菌酰胺)。

2020年9月,加拿大PMRA批准扩展登记氟唑菌酰胺产品Xzemplar,用于高尔夫球场。

2021年1月,巴斯夫在美国登记了种子处理剂Teraxxa F4(溴虫氟苯双酰胺+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灭菌唑+甲霜灵)。Teraxxa F4防治小粒谷物上的金针虫,并能防治网腥黑穗病、黑穗病、散黑穗病、杆黑粉病、镰刀菌引起的种腐病和苗枯病、腐霉猝倒病、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散黑粉病等。


3.2 苯并烯氟菌唑

图2 苯并烯氟菌唑的结构式

苯并烯氟菌唑(通用名:benzovindiflupyr;商品名Solatenol)是由先正达研发并上市的吡唑酰胺结构的SDHI类杀菌剂,是该类杀菌剂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苯并烯氟菌唑广谱、高效,持效期长,叶面喷雾或土壤处理,防治大豆、玉米、棉花、谷物、特种作物、草坪、观赏植物等的叶面病害和土壤病原菌。其对大豆亚洲大豆锈病具有杰出防效;对小麦叶枯病、全蚀病、基腐病,花生黑斑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小麦白粉病、玉米小斑病及灰霉病有特效。

苯并烯氟菌唑可与多种杀菌剂复配,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丙硫菌唑、啶氧菌酯等。

2013年,苯并烯氟菌唑上市。其市场现已覆盖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加拿大、乌拉圭、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新产品不断推出,苯并烯氟菌唑持续扩张,市场强劲增长。2015年,已跃升至SDHI类杀菌剂排行榜第3位;2018年,其全球销售额为3.91亿美元,同比增长16.0%,成功赶超曾经的龙头产品啶酰菌胺,成为SDHI类杀菌剂中的第二大产品;2019年,苯并烯氟菌唑的销售额为4.19亿美元,同比再增7.2%,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4.3%。

苯并烯氟菌唑在大豆上的应用最多,约占其全球市场的70%;该产品在巴西市场销售额最大,约占其全球市场的80%。

近年来,苯并烯氟菌唑的登记和上市情况主要包括:

2013年5月,先正达就苯并烯氟菌唑与杜邦(现科迪华)的杀菌剂氟噻唑吡乙酮签署了全球相互授权协议。杜邦将苯并烯氟菌唑与啶氧菌酯复配,用于巴西大豆和其他作物。

2014年,苯并烯氟菌唑及其与嘧菌酯的复配产品Elatus在巴西取得登记,两产品皆用于防治亚洲大豆锈病,同年上市。Elatus在巴西上市首年,其销售额就突破3.00亿美元;2015年,Elatus在巴西市场的销售额超过了4.00亿美元。先正达预计,Elatus的年峰值销售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

2015年8月,苯并烯氟菌唑在美国获准登记。2016年初,苯并烯氟菌唑与嘧菌酯的复配产品Mural在美国登记。

2016年3月,苯并烯氟菌唑在欧盟取得正式登记。2016年底,Elatus Plus(苯并烯氟菌唑)在法国上市。2016年,先正达Elatus Era(苯并烯氟菌唑+丙硫菌唑)获得英国登记;2017年,在德国、爱尔兰、意大利登记。Elatus Era防治所有重要的谷物病害,并能增强绿叶面积,显著提升作物产量。先正达预测,苯并烯氟菌唑在欧洲市场的年峰值销售额可达2.00亿美元。

2016年12月,杜邦(现科迪华)Vessarya(苯并烯氟菌唑+啶氧菌酯)在巴西取得登记;2017年在巴西上市。Vessarya防治亚洲大豆锈病和其他真菌病害。科迪华目标,Vessarya的年峰值销售额将突破2.00亿美元。

2017年,先正达Aprovia(苯并烯氟菌唑)在加拿大获批扩作登记,用于马铃薯及多种园艺作物。

2018年,Elatus Era(苯并烯氟菌唑+丙硫菌唑)、Elatus Plus(苯并烯氟菌唑)在意大利上市;同年,Elatus Era在西班牙上市,防治谷物叶面病害。

2019年1月,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在我国登记了96%苯并烯氟菌唑原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在我国登记了45%苯并烯氟菌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制剂产品叶面喷雾,防治花生锈病和观赏菊花白锈病。

2019年7月,先正达在阿根廷上市了Elatus Ace(苯并烯氟菌唑+丙环唑);2019年10月,而澳大利亚登记该产品,用于小麦和大麦。

2020年,先正达在美国上市了Ascernity(苯并烯氟菌唑+苯醚甲环唑),防治高尔夫球场草坪上的许多病害。

2020年9月,先正达在巴拉圭上市了Mazen Forte(苯并烯氟菌唑+丙环唑),防治大豆上的亚洲大豆锈病。

2020年,科迪华在巴西上市Vessarya(苯并烯氟菌唑+啶氧菌酯),防治大豆上的如亚洲大豆锈病等。


3.3 啶酰菌胺

图3 啶酰菌胺的结构式

早在1969年,SDHI类杀菌剂中的萎锈灵上市,但直至2003年巴斯夫上市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啶酰菌胺之后,该类产品才备受全球瞩目,并从此步入增长通道。

啶酰菌胺(通用名:boscalid;商品名:Endura、Pristine)由巴斯夫开发,具有优异的预防作用,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抑制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器形成,对真菌生长的所有其他阶段也有效,呈现卓越的耐雨水冲刷和持效性。

啶酰菌胺广谱、高效,具有内吸性和渗透作用,可以通过木质部向顶传输至植株的叶尖和叶缘,主要通过茎叶喷雾,也用作种子处理剂。

啶酰菌胺主要用于葡萄、果蔬、谷物、马铃薯、草坪、花生、咖啡、观赏植物等,防治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褐腐病(Monilinia spp.)、叶斑病(Mycosphaerella spp.)以及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灰霉菌(Botrytis spp.)、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p.)等引起的病害。它对马铃薯早疫病、葡萄灰霉病等具有优异防效。

2003年,啶酰菌胺在欧洲市场上市,用于许多蔬菜作物,继而扩大到全球市场。啶酰菌胺的上市产品既有单剂,也有复配产品,配伍产品包括:吡唑醚菌酯、醚菌酯、氟环唑、醚菌胺、叶菌唑等。

2008年,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复配种子处理剂Coronet在美国取得登记,其后上市,用于多种蔬菜、棉花、大豆、向日葵;2011年,扩作至草坪。

巴斯夫在巴西的Guaratinguetá兴建了啶酰菌胺生产厂,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2013年,公司又扩大了啶酰菌胺的产能。

2015年,巴斯夫在英国上市了啶酰菌胺与醚菌胺的复配产品Pictor;同年,在德国上市了啶酰菌胺与叶菌唑的复配产品Efilor,两者均用于油菜。

2016年,巴斯夫在加拿大上市了Lance AG(啶酰菌胺),在法国上市了Signum(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

2018年,欧盟将啶酰菌胺的登记有效期延长至2019年7月;2020年,欧盟再将啶酰菌胺的登记有效期延长至2021年7月。

2019年,巴斯夫在西班牙上市了Tessior(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防治葡萄枝干病害。

2021年,巴斯夫美国公司推出预混杀菌剂Encartis(啶酰菌胺+百菌清),用于高尔夫球场,防治币斑病等叶面病害。

啶酰菌胺是一个专利过期产品,经查中国农药信息网,目前我国登记的啶酰菌胺产品有147个,其中包括30个原药。

啶酰菌胺的产品性能显著优于之前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基于此,啶酰菌胺上市后,其市场快速增长,2005年即已突破1.00亿美元,2009年销售额为2.80亿美元,2014年达峰值水平3.90亿美元,多年蝉联SDHI类杀菌剂的榜首。然而,随着许多新型吡唑酰胺结构的SDHI类杀菌剂的上市,啶酰菌胺的市场地位被超越,目前在该类产品中排名第3位,在全球杀菌剂市场排名第14位。2019年,啶酰菌胺的全球销售额为3.78亿美元,同比增长3.6%,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6%,市场趋于稳定。


3.4 联苯吡菌胺

图4 联苯吡菌胺的结构式

联苯吡菌胺(通用名:bixafen;商品名:Aviator Xpro)是由拜耳研发的联苯基吡唑酰胺类杀菌剂,2006年公开,2010年上市,拜耳生产。

联苯吡菌胺广谱,内吸,主要用于谷物和葡萄等,防治谷物上由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重要病害,如小麦叶枯病、叶锈病、条锈病、眼斑病、黄斑病等,大麦网斑病、柱隔孢叶斑病、云纹病、叶锈病等,并能防治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壳针孢属病原菌引起的叶斑病等。

联苯吡菌胺主要与丙硫菌唑、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丙硫菌唑+螺环菌胺、丙硫菌唑+氟嘧菌酯、丙硫菌唑+肟菌酯、氟吡菌酰胺+丙硫菌唑等复配。

2010年,联苯吡菌胺上市,现已在欧盟、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登记和上市。

2011年,联苯吡菌胺的全球销售额为0.60亿美元,在SDHI类杀菌剂中位居第三,次于啶酰菌胺和萎锈灵。2019年,联苯吡菌胺的销售额为2.76亿美元,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3%,在SDHI类杀菌剂中位居第四。拜耳预计,联苯吡菌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达3亿欧元。

近年来,联苯吡菌胺的登记和上市情况主要包括:

2017年,Aviator Xpro(联苯吡菌胺+丙硫菌唑)在澳大利亚上市,用于油菜和鹰嘴豆。

2018年,美国EPA建议登记富美实的4个复配产品:F96521-1(联苯吡菌胺+异菌脲)、F9654-1(联苯吡菌胺+粉唑醇)、F9653-1(联苯吡菌胺+嘧菌酯)、F9651-2(联苯吡菌胺+戊唑醇),用于谷物(水稻除外)、大豆、花生、根用蔬菜、块茎和球茎蔬菜等。

2018年,拜耳在阿根廷上市了Cripton Xpro(联苯吡菌胺+丙硫菌唑+肟菌酯),用于花生;2019年,在智利上市该产品。

2019年,Fox Xpro(联苯吡菌胺+丙硫菌唑+肟菌酯)在巴西上市。

2019年,富美实的杀菌剂F9651-2(联苯吡菌胺+戊唑醇)在加拿大登记,防治小麦、大麦、燕麦、大豆等作物上的叶面病害。

2021年,拜耳在意大利推出Ascra Xpro(联苯吡菌胺+氟吡菌酰胺+丙硫菌唑),防治谷物叶枯病、白粉病、锈病等。


3.5 氟唑菌苯胺

图5 氟唑菌苯胺的结构式

氟唑菌苯胺(通用名:penflufen;商品名:Emesto)由拜耳公司发现、开发和生产,是拜耳继联苯吡菌胺之后开发的又一个SDHI类杀菌剂。

氟唑菌苯胺兼具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主要用作种子处理剂,种子处理后,药剂经渗透进入发芽的种子,通过幼株的木质部传导至整个植物,从而保护生长的幼苗。该产品低剂量下即可广泛防治担子菌和子囊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氟唑菌苯胺除被开发用作种子处理剂、马铃薯块茎/种子处理剂外,还可以土壤施用,保护玉米、大豆、油菜、马铃薯、棉花、花生、洋葱、肉质豌豆和豆类等植物的幼苗免遭由担子菌中的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种传和土传病害,还可以有效防治谷类作物上由黑粉菌(Tilletia、Ustilago)、丝核菌(Rhizoctonia)、旋孢腔菌(Cochliobolus)等引起的病害;并有增产作用。

2012年,氟唑菌苯胺由拜耳上市,作为种子处理剂用于许多作物,如油菜、马铃薯、水稻、大豆、谷物、葡萄、棉花等。拜耳开发了氟唑菌苯胺的许多复配产品,配伍产品包括噻虫胺、丙硫菌唑、肟菌酯、甲霜灵等。

2011年,氟唑菌苯胺在英国首获登记,用于马铃薯;2012年,在美国、加拿大和乌克兰登记;2013年在澳大利亚登记;2014年,氟唑菌苯胺在欧盟正式登记。

杜邦先锋与拜耳达成协议,拜耳向杜邦先锋提供EverGol Energy(氟唑菌苯胺+丙硫菌唑+甲霜灵),该产品作为杜邦(现科迪华)在美国大豆种子处理项目的一部分。

2017年,拜耳在加拿大上市了三包装的豆类植物种子处理剂Trilex EverGol,氟唑菌苯胺便是其中的组分之一。

2018年,组合化学登记了杀虫/杀菌剂Full-throttle Box GR(溴氰虫酰胺+三氟苯嘧啶+异噻菌胺+氟唑菌苯胺)。

2019年,EverGol Energy(氟唑菌苯胺+丙硫菌唑+甲霜灵)在澳大利亚上市,用于小麦、大麦、黑小麦、燕麦等。

氟唑菌苯胺继2012年上市以来,市场增长较好。2016年,氟唑菌苯胺的全球销售额为1.50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25.0%。2019年的全球销售额为1.70亿美元,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3%。

编辑人员:王海晨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