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药剂没有“贵贱”之分,使用正确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23-11-2 17:03:07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马志铭 整理

众所周知,作物病虫害影响作物生长,轻者使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重者失收。但在实际生产中,种植户面对同一种病虫害的防治用药常因有多种相似药剂而出现选择困难。那么,在不可能每种药剂都试用一遍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对所选药剂的功效及用药场景作深度了解,找出其中的细微差别,将有助于种植者作出正确的选择。

一、虱螨脲“单打”杀虫效果虽差,但复配“双打”速效性好

虱螨脲是由瑞士先正达公司研发,于1993年上市,目前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中的第一大产品。它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以胃毒作用为主),在国内主要应用在柑橘、蔬菜、棉花、玉米、果树等作物上,常用于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和烟粉虱、蓟马、蚜虫等同翅目害虫,具有杀虫谱广、虫卵通杀、抗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应用广泛等特点。

1. 虱螨脲虽是大品,但也存在缺点

虱螨脲主要是通过阻止害虫脱皮过程而杀死害虫,药剂进入害虫体内后,会抑制幼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阻止昆虫外骨骼的进一步生长,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尤其对果树等食叶毛虫有出色的防效,对蓟马、锈螨、白粉虱有独特的杀灭机理,适于防治对菊酯类和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

虽然杀虫作用机理无可挑剔,但虱螨脲仍有两个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虱螨脲对低龄幼虫及虫卵高效,对高龄幼虫效果不佳,尤其对成虫几乎没有杀灭效果;二是虱螨脲的速效性不太好,一般施药后3~5天才能达到杀虫高峰期。

2. 培优补差方案经得起实战考验

但凡任何一款药剂要想效果发挥到极致,在实际使用时都需讲究用药技巧。虱螨脲“单枪匹马”作战相比与其他杀虫剂“联合作战”即混配使用的效果要差很多。现推荐经实践使用效果显著的几个优选方案如下:

方案一:虱螨脲+甲维盐 甲维盐可以杀灭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以及缨翅目蓟马类等多种害虫,其中对鳞翅目害虫的杀虫活性最高,在生产中主要用来杀灭鳞翅目害虫,如黏虫、稻纵卷叶螟、菜粉蝶、桃小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棉铃虫等。

虱螨脲与甲维盐复配后,不仅扩大了两个单剂的防治范围,而且同时具有杀虫、杀卵的双重功效,可在害虫的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高发期用药。该复配方案可用于抗性管理,对已经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快速防治害虫,有效降低害虫基数。由于两者的杀虫机理不同,还能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持效期也比较长。

方案二:虱螨脲+虫螨腈 虫螨腈又叫溴虫腈,是一种新型吡咯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有一定的内吸作用,杀虫速度快,最快一小时可以死虫,可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蓟马等多种害虫,但该组合也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没有杀卵活性。

虱螨脲与虫螨腈,一个能杀卵但速效性差,一个速效性好但不能杀卵,所以二者可谓绝配组合。二者混配后,可以在杀虫机理和性能上优势互补,不仅可以扩大杀虫谱还杀虫兼杀卵,提高防治速效性的同时,还能延长持效期。该组合可用于防治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烟粉虱等各种鳞翅目、同翅目害虫,对抗性害虫也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其他方案:针对靶标害虫的混配 除了与甲维盐、虫螨腈混配外,还可与多种其他杀虫剂混用,如联苯菊酯、丁醚脲、氯氟氰菊酯等,不仅可以扩大杀虫范围、相互增效,还能延缓害虫的抗药性;也可根据防治目标,选择虱螨脲与不同杀虫剂的混剂产品,如虱脲·虫螨腈(主要防治甜菜夜蛾)、甲维·虱螨脲(主要防治已经产生抗性的害虫)、阿维·虱螨脲(主要防治锈壁虱)、虱脲·毒死蜱(主要防治棉铃虫)等。

用药注意:一是虱螨脲与氟铃脲、氟啶脲、除虫脲等有交互抗性,使用时应避免与它们同时或交替使用;二是由于虱螨脲没有内吸性,使用时应尽量将药液均匀喷洒。

二、“英雄”从来不问出处,走近认识杀菌剂辛菌胺醋酸盐

农作物病害具有种类多、传播速度快、根治困难等特点,选用广谱高效杀菌剂是快速控制病害继续危害和蔓延最有效的手段。“有人住高楼,有人处陋巷”,在药界也不例外。现介绍虽“身处陋巷”(知名度不高)但广谱高效的杀菌剂——辛菌胺醋酸盐。

1. 认识在中国已使用30多年历史的辛菌胺醋酸盐

在中国推广已有30多年的辛菌胺醋酸盐,是由沃尔德国际集团科学家威廉理查德博士其小组研发,作为强氧化剂,起初是作为防止果树腐烂病的专用杀菌剂。因药剂与树体组织结合牢固,能延长药剂在病斑部位的附着时间和作用时间,且在高病害发生区表现优秀,一年内多次使用效果不减。

辛菌胺醋酸盐作为第4代杀菌剂,目前在中国的农药登记共有13个品种(单剂8个+复配5个),现已登记可用于果树、水稻、小麦等几乎所有农作物上。

该药喷施后能快速被植物的茎叶吸收,310秒就可发挥杀菌作用,彻底铲除病原菌生产条件,并能快速治愈受损的部位,施药后在植物的茎、叶、果面形成保护膜,象“金钟罩”一样能阻止病菌再次侵入。对由半知菌、担子菌、鞭毛菌、子囊菌等四个亚门类真菌,以及细菌和病毒的杀灭率均在96%以上,对多种病害具有极好的预防、治疗和铲除效果,长期使用不产生抗性,且价格低廉,是防治抗性病害的首选药剂。

2. 辛菌胺醋酸盐属于“吸渣(细菌、病毒)”体质

辛菌胺醋酸盐属甘胺酸类杀菌剂,在水溶液中能产生电离,其亲水基部分含有强烈的正电性(不可与碱性农药铜制剂混,也不可与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过氧乙酸、氯溴异氰尿酸等强氧化剂混用),能吸附通常呈负电的各类细菌、病毒,凝固病菌蛋白质,可使病菌体内的酶系统变性,通过破坏各类病原体的细胞膜、凝固蛋白阻止呼吸和酵素活动。再加上聚合物形成的薄膜堵塞了这部分微生物的离子通道,使其立即窒息死亡,从而抑制了细菌、病毒的繁殖,达到快速杀菌效果。

3. 辛菌胺醋酸盐虽然优点有很多,仍有美中不足

辛菌胺醋酸盐主要优点表现如下:

(1)杀菌谱广。辛菌胺醋酸盐是一种环保型氨基酸类高分子聚合物杀菌剂,对由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多种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多种病毒病都有很好的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真正菌、毒双清。

(2)内吸传导性好。辛菌胺醋酸盐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内吸性传导性,还具有向上、向下、双向输导作用,能将各个部位的病菌杀死。

(3)渗透性强。辛菌胺醋酸盐是一种氨基酸类高分子聚合物杀菌剂,药剂能从叶面快速渗透到叶背,将叶片背面的病菌杀灭,达到“正打反死”的效果。

(4)持效期长。辛菌胺醋酸盐对病菌具有保护、治疗、铲除、调养四大功能,对杀灭细菌性病害一次完成,治病更彻底,持效期更长。

(5)快速见效。由于辛菌胺醋酸盐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内吸传导性,用药后3秒钟即可进入植物组织细胞内,10秒钟启动杀菌系统。1~2天,快速控制病害,3~5天作物即可恢复生长。

(6)低毒无污染。辛菌胺醋酸盐是一种氨基酸类杀菌剂,具有低毒、无副作用、无腐蚀性、无残留、使用安全。

(7)适用范围广。辛菌胺醋酸盐可用于果树、蔬菜、瓜类、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果树、中药材、生姜等几乎所有农作物。

(8)施药方式灵活多用。辛菌胺醋酸盐可实现立体用药方式,既可喷施,也有随水冲施、滴灌或灌根。

但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该药“合同作战”能力弱,且“高冷”。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辛菌胺醋酸盐产品都不可与碱性农药或液肥混用,另外,冬季气温较低时会出现少量结晶,辛菌胺制剂(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稳定性不是很好,虽工艺上添加了醋酸盐,但是也不排除冬季气温低时出现结晶。此时可用温水在瓶外温热,使其溶化,不影响药效。在番茄、辣椒、苹果树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在棉花、水稻上安全间隔期为14天,而且每季最多用药3次。

4. 辛菌胺醋酸盐适用范围广,使用方法灵活

辛菌胺醋酸盐主要用于防治苹果、梨腐烂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水稻烂秧病、恶苗病、稻瘟病、细菌性条纹叶枯病,烟草花叶病毒病;辣椒番茄病毒病,大豆根腐病、紫斑病等多种病害。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在发病初期,用3%辛菌胺醋酸盐可湿性粉剂213267克/亩,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至叶正反面滴水为宜,可1次性治愈。

(2)防治苹果、梨树等腐烂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50100倍液,均匀涂抹在病斑处。视病情严重程度和气候变化情况一般间隔10天左右涂抹1次,连续涂抹23次,即可治愈。

(3)防治辣椒、番茄、黄瓜、西葫芦等作物病毒病,可在病毒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4.3%辛菌·吗啉胍水剂152.5222.5毫升/亩,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每隔68天喷1次,连喷2次,即可治愈。

5. 辛菌胺醋酸盐与“友军”之间的横向比较

除辛菌胺醋酸盐外,常用的杀菌剂还有1代的苯酰肼、2代的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和3代的异丙酰胺和氟吡呋喃酮等,这些杀菌剂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各有不同。

苯酰肼(1代):主要用于作物的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对一些真菌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2代):主要用于作物叶面和块茎处理,对一些青枯病、霜霉病等病害有很好的效果。

异丙酰胺(3代):主要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防治,可防治灰霉病、锈病等病害。

氟吡呋喃酮(3代):主要用于水稻、小麦、菜类、果树等作物的防治,可防治油菜黑腐病、番茄斑枯病、白粉病等病害。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杀菌剂被开发和拓展应用。在使用时,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菌剂代数和药剂,最贵的、最新的不一定就是防效最好的,只有选择与作物及靶标相匹配的药剂,才能达到最经济和最佳的防治效果。

编辑人员:王海晨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