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容易混淆的两组除草剂吡氟酰草胺与氟吡酰草胺及氯氟吡啶酯与氟氯吡啶酯评析
从我国1984年出台国家标准GB 4839-1984《农药通用名称》起,规范的农药通用名渐渐取代各式各样的商品名,然而有许多农药通用名非常相似。比如通用名中仅一个字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同,就“摇身一变”成了另一种产品。如以前的菊酯类药剂“氟氯氰菊酯”(又名百树得)和“氯氟氰菊酯”(商品名有功夫、功夫菊酯、大康等)。又如近年来,农药除草剂市场上的“吡氟酰草胺和氟吡酰草胺”及“氯氟吡啶酯和氟氯吡啶酯”等两组产品,虽一字排序之差,但它们各自的性能、登记作物、靶标杂草、使用方法等方面却有所不同,因此需特别注意。笔者现将这两组产品的异同分析如下。
一、吡氟酰草胺和氟吡酰草胺
1. 二者作用方式及原理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吡氟酰草胺(C19H11F5N2O2)与氟吡酰草胺(C19H12F4N2O2)均属于吡啶基酰苯胺类除草剂,属于类胡萝卜素生物抑制剂,作用机理均为通过抑制敏感杂草体内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致使杂草细胞叶绿素被破坏及细胞破裂,适用于小麦田土壤封闭或杂草幼苗期处理,防除较多种类的阔叶杂草,施药后杂草萌发时,幼芽或根系均能吸收药剂,幼芽、叶片吸收有直接作用,根系吸收向上传导至分生组织,从而使整株白化死亡。
不同点:在使用技术上有一定的差别,氟吡酰草胺悬浮剂是小麦田土壤封闭处理剂,对小麦安全性高;吡氟酰草胺兼有土壤处理活性和茎叶处理活性,茎叶处理除草效果好于土壤封闭除草。
2. 二者的产品登记及具体适用场景
氟吡酰草胺 当前氟吡酰草胺产品很少,正式登记产品有2个,一个原药,一个制剂。制剂为山东先达农化20%氟吡酰草胺悬浮剂(阔易封),这是国内首家登记基于氟吡酰草胺的小麦田除草剂,登记在冬小麦田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推荐用量为每亩17~20毫升,能有效解决麦田抗性阔叶草播娘蒿、荠菜、麦家公、婆婆纳、繁缕、牛繁缕、猪殃殃等。
吡氟酰草胺 当前吡氟酰草胺登记的产品相对较多,单剂有拜耳公司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复配剂有拜耳公司33%氟噻·吡酰·呋悬浮剂(11%氟噻草胺+11%呋草酮+11%吡氟酰草胺)(科宝玛),丰乐农化55%吡酰·异丙隆悬浮剂(50%异丙隆+5%吡氟酰草胺)(丰乐银锄头),安道麦55%吡氟酰草胺·异丙隆悬浮剂(50%异丙隆+5%吡氟酰草胺)(技除),安道麦辉丰48%吡酰·异丙隆悬浮剂(40%异丙隆+8%吡氟酰草胺)(选除)等,主要用于小麦田土壤封闭或早期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如婆婆纳、猪殃殃、播娘蒿、荠菜、宝盖草、牛繁缕、野老鹳草、大巢菜等,对幼苗期禾草也有一定防效。
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骄马)主要用于麦田阔叶杂草防除,封杀双效,杀草谱宽,对小麦安全。该药重点定位于麦田阔叶杂草抗性管理,每亩用量15~20克,苗前封闭、苗后早期施药活性最高,封闭活性高于茎叶活性,药后降雨能提高封闭效果。其作用机理决定了用药后杂草死亡速度比较慢,药后一个月左右,杂草生长点开始出现中毒症状,死草速度与施药后田间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越高死亡越快。杂草植株过大或低剂量下使用往往除草不彻底,尤其是阔叶杂草返青现象较重。作为茎叶处理剂时,在稻麦轮作区,针对禾草与阔叶草混发,建议于禾本草除草剂混用;在旱旱轮作区,如果阔叶草种类多、复杂,建议与双氟磺草胺等混用。
33%氟噻·吡酰·呋悬浮剂(拜宝玛)用于麦田杂草封闭处理,在小麦播种表土沉实后至小麦出苗前使用,一般在播后2~5天,每亩使用33%氟噻·吡酰·呋悬浮剂80毫升,对水30公斤以上均匀喷雾,效果及安全性好于噻吩·乙,尤其对阔叶草效果更优秀;如果封闭时畦面已经有稻板上出苗的老草,需与草铵膦混用兼除老草。
安道麦55%吡氟酰草胺·异丙隆悬浮剂、丰乐农化55%吡酰·异丙隆悬浮剂、安道麦辉丰48%吡酰·异丙隆悬浮剂等施药窗口稍宽,在小麦播后(土壤沉实)至小麦2叶1心(杂草2叶)前均可使用,每亩用量135~170毫升,对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晴天施药光照强、气温高,有利药效发挥,加速杂草死亡。苗后使用时,在寒潮前后不能用药,以防产生冻药害。
二、氯氟吡啶酯和氟氯吡啶酯
1. 二者作用机理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氯氟吡啶酯(C20H14Cl2F2N2O3)和氟氯吡啶酯(C14H11Cl2FN2O3)在结构上非常相似,是陶氏益农(现科迪化)开发的新型芳基吡啶甲酸酯类除草剂中仅有的两位合成生长素类除草剂成员,氟氯吡啶酯为第1个,氯氟吡啶酯为第2个。两者的内吸性机理相同,都可通过叶片、茎秆及根部吸收,经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并积累在杂草的分生组织中发挥除草活性,通过与靶标植物体内激素受体结合,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刺激植物细胞过度分裂,阻塞传导组织,最后导致植物营养耗尽死亡。与传统合成激素类除草剂相比,氯氟吡啶酯(或氟氯吡啶酯)与其他合成激素类除草剂作用受体不同,作用机理上有所区别,且氯氟吡啶酯(或氟氯吡啶酯)与受体亲和力更强,因此其用药量大幅下降,除草速度更快,且与其他除草剂无交互抗性。两种药剂还可以用于抗性管理,解决已知抗性问题,如氯氟吡啶酯对包括ALS抑制剂、ACCase抑制剂、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以及对敌稗、二氯喹啉酸、草甘膦、三嗪类除草剂等产生抗性的杂草,对水稻田抗性稗草有非常好的活性。
不同点:两者不仅在分子结构上有差别,还表现在应用作物和除草活性有所不同。氯氟吡啶酯的活性要优于氟氯吡啶酯;氯氟吡啶酯具有独特的选择性,对水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也是所有除草剂中对水生生物较安全的产品,美国环保署将其归为“减风险”产品,因而首推用于水稻上。目前,氯氟吡啶酯登记用于水稻田防除一年生杂草,氟氯吡啶酯登记用于防治冬小麦田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多种阔叶杂草。
2. 二者的产品登记及具体适用场景
氟氯吡啶酯 我国是氟氯吡啶酯的首发地,2014年4月10日,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现科迪华)在我国临时登记了93%氟氯吡啶酯原药和20%双氟·氟氯酯WG(10%双氟磺草胺+10%氟氯吡啶酯)(锐超麦),目前除原药和锐超麦外,还有科迪华20%啶磺·氟氯酯水分散粒剂(5%啶磺草胺+15%氟氯吡啶酯)(优麦达),科迪华40%氟氯·氯氟吡EC(1.2%氟氯吡啶酯+38.8%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锐快立)。
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登记用于用于小麦田苗后茎叶喷雾防除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多种阔叶杂草。在小麦3叶至拔节期均可使用,对后茬作物安全,低温下药效表现稳定(最低气温2℃以上),用量每亩5~6.5克。锐超麦可混性好,在单、双子叶杂草混发的麦田,可以与炔草酯、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等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
20%啶磺·氟氯酯水分散粒剂具有双重专利成分,可同时防除小麦田禾本科和阔叶草的除草剂,登记用于冬、春小麦,防除部分禾本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日本)看麦娘、雀麦、硬草、多花黑麦草,阔叶杂草猪殃殃、宝盖草、婆婆纳、大巢菜等防效优异,对菵草效果差。用量每亩5~6.7克,在稻茬麦市场,科迪华公司目前推荐每亩用量7~10克。冬前或早春施用,在麦苗4~6叶期,一年生禾本科杂草2.5~5叶,即杂草出齐后用药越早越好,小麦拔节后不得施用。不宜在最低温度低于2℃等恶劣天气前后施药,不宜在遭受干旱、冻害、病害及营养不良的麦田施用。在菵草多的区域,需要与甲基二磺隆等产品混用,提高对菵草的防效。
40%氟氯·氯氟吡乳油登记用于冬小麦田,茎叶喷雾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对阔叶草的杀草谱更宽,不仅对猪殃殃、繁缕、牛繁缕、大巢菜、宝盖草等多种麦田阔叶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同时对泽漆、灰藜、萹蓄、播娘蒿等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内吸传导性能好,除草彻底,不易反弹;可与多种药剂混配,满足不同草相田块的杂草防除需求。在小麦3叶期至拔节期施用,用量每亩30~40毫升,防除泽漆、灰藜、萹蓄、播娘蒿时建议每亩使用50毫升;荠菜、野油菜较多的田块,建议混用双氟磺草胺。
氯氟吡啶酯 氯氟吡啶酯目前在水稻上登记的制剂有1个单剂,3个复配制剂。单剂是科迪华3%氯氟吡啶酯乳油(灵斯科·丹),复配剂有科迪华13%氰氟·吡啶酯乳油(灵斯科·金),科迪华3%五氟·吡啶酯可分散油悬浮剂(灵斯科·杰),以及先正达“来施净”53%丙草·吡啶酯乳油(50%丙草胺乳油+3%氯氟吡啶酯乳油)。
3%氯氟吡啶酯乳油(灵斯科·丹)登记用于茎叶喷雾,防除直播稻田、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如稗草、鸭舌草、碎米莎草、异型莎草等,并可有效抑制千金子。直播田在水稻4.5叶即1个分蘖可见时,同时稗草不超过3个分蘖时施药;移栽田在水稻返青后1个分蘖可见时,同时稗草不超过3个分蘖时施药,每亩用药量40~80毫升,对水30公斤以上均匀喷雾,施药后24~72小时内灌水,保持浅水层5~7天,切勿淹没秧心。
13%氰氟·吡啶酯乳油(灵斯科·金),登记用于茎叶喷雾,防除直播稻田一年生杂草,如稗草、千金子、阔叶杂草、一年生莎草等,用药量每亩60~80毫升。
3%五氟·吡啶酯可分散油悬浮剂乳油(灵斯科·杰)登记用于茎叶喷雾,可防除直播稻田、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如稗草、阔叶杂草、莎草等,可有效抑制千金子,直播稻田和移栽稻田,用药量分别为120~150毫升/亩、100~150毫升/亩。
稻田杂草种类多,稗草种类也多,大多数都是由多种禾草、阔叶草、莎草混生组成群落,防除时需要采用多种药剂混配方案。科迪华灵斯科系列对丁香蓼、双穗雀稗等部分杂草效果不好,但混用性强,可与大多数稻田常用除草剂混用,具有增效作用,目前重点作为在水稻4叶期后,稻田茎叶化除方案中的产品之一,与噁唑酰草胺、双草醚、氰氟草酯等混用,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先正达“来施净”重点定位在东北地区的移栽水稻市场,主要针对抗性的慈姑、泽泻、雨久花、稗草以及其他阔叶草、禾本科草、部分莎草等三种类型杂草。具有双重作用机理,封杀结合。一般选择在水稻移栽后10~20天,充分返青后使用。
氯氟吡啶酯(灵斯科系列产品)在水稻3叶前后使用或遇某些不利天气,药后水稻会出现暂时性药物反应,表现为生长受抑制,茎秆脆硬,生长点畸形葱管状,受害严重的秧苗会枯死,轻度症状会逐渐恢复正常生长,不影响水稻产量。
注意:氯氟吡啶酯对豆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棉花等阔叶作物十分敏感,施药时要避免飘移到其他作物。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