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大豆食心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5-8-28 11:20:52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七幕阁

大豆食心虫的幼虫擅长在豆荚上爬行,它们会蛀入豆荚并咬食豆粒,导致大豆出现缺刻,严重时甚至可能吃掉大半豆粒,使被害粒变形,且荚内充斥粪便,严重影响大豆品质。每年发病率在10%~25%之间,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

生物学特性:大豆食心虫一年仅发生一代,幼虫会在土中度过冬季。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越冬后的幼虫会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咬破茧壳,爬至地表后重新结茧化蛹。到了8月上中旬,化蛹活动达到高峰,随后在8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土;成虫具有趋光性,尤其对黑光灯的反应最为强烈;值得注意的是,当大豆重茬年限较长时,食心虫的危害也会相应加重。

防治方法:除选择具有抗虫、耐虫特性的优质大豆品种外,增加豆荚地中耕次数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在大豆开花结荚期和卵孵化盛期,可以采取喷雾的方式来进行防治。一是开花初期,可以使用 1.8%阿维菌素乳油稀释成2000~4000 倍液进行喷雾,或者每亩施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30 毫升,对水20~30kg 进行均匀喷雾。

二是大豆食心虫发蛾盛期(8月上中旬),此时是进行喷药防治的关键时段。建议在上午时段进行施药,并着重将药液喷洒至植株的上部。每亩可选用2.5%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5~20毫升,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30毫升,或使用20%氯氰菊酯乳油进行2000~4000 倍液的稀释后进行喷雾。在8月上中旬使用3320型自走式喷药机或飞机航化进行药剂喷施是防治食心虫的关键措施。以上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大豆食心虫的危害,提升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编辑人员:马荟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