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乙蒜素要巧避弊端,方可事半功倍
乙蒜素是一款由我国开发的本土杀菌剂产品,具有强烈内吸作用的有机硫仿生杀菌剂。它也是一款在网上炒得特别火,比较高效的药剂,对真菌和细菌性病害都有较好效果,但持效时间短,过量使用会烧苗。因此,首先必须要熟知乙蒜素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其次通过与其他药剂复配使用来解除烧苗现象,使用更方便安全。
一、乙蒜素作用机理及优缺点
作用机理:乙蒜素是一种从大蒜中提取的植物源杀菌剂,不但能抑制多种真菌、细菌,而且还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可有效防治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稻瘟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烂秧病、纹枯病等几乎所有真菌、细菌性病害,病菌还不会产生抗药性。乙蒜素渗透性强,对人体、植物叶片等都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其分子结构中的二硫氧基团与病菌体内分子中含-SH基团的物质反应,从而抑制菌体正常代谢。
优点:一是适用范围广。可用于防治粮棉、蔬菜、果树、花卉等多种作物上的真菌、细菌性病害。二是杀菌机理独特且迅速,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具有强的渗透力,能快速抑制病菌的繁殖,杀死病菌起到防治保护作用。三是不易产生抗药性。作为植物源仿生杀菌剂,与作物亲和力强、易吸收,不易产生抗药性。四是无残留危害。使用后在作物上残留期很短,在草莓上的残留半衰期仅为1.9天,黄瓜中1.4~3.5天,水稻中1.4~2.1天。五是调节植物生长。低浓度乙蒜素可激发植物细胞,提升免疫及部分机能,如促进萌芽、提高发芽率、增加产量等。
缺点:乙蒜素虽然被称作万能药,其特点像“双面刃”,使用不当常放大一些弊端。一是渗透性太强,浓度过高容易发生药害,所以很多农资店怕引起事端一般不愿意卖;二是主要依靠触杀治病,防病的持效期短。
二、巧妙搭配可扬长避短
1. 防治根腐病。乙蒜素对根腐病有效果,这个很多种植户都知道,但是如果乙蒜素用得太多,可能会导致伤根,因为其具有强渗透性;用的太少,效果又不好。因此,建议搭配其他药剂使用。推荐使用乙蒜素+噁霉灵(或咯菌腈)、乙蒜素+霜霉威或噁酮·霜脲氰+五氯硝基苯进行灌根、涂抹,也可防治茎腐病。
2. 防治病毒病。乙蒜素对病毒病本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种植户单用它去防病,这个效果其实不是很理想,建议复配一些药剂使用效果更佳。推荐使用乙蒜素搭配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乙酸铜、毒氟磷等,都能起到不错的预防治疗效果。
3. 防治霜霉病。用乙蒜素治霜霉病,喷上以后48小时内就可以看到霉层被打掉,但是持效期太短,而且又因为它的强渗透性,用量大容易引起药害,建议配上一些内吸性的药剂,既能够减少乙蒜素的用量,又能够延长治病的持效期。推荐使用乙蒜素+氰霜唑、霜霉威、烯酰吗啉、恶唑菌酮等药剂喷雾治霜霉。使用乙蒜素防治霜霉病时,乙蒜素的剂量根据作物的不同,应进行适当调整,80%乙蒜素乳油按照4000~5000倍液使用最安全。
4. 防治白粉病。治白粉病加入乙蒜素,最大的优点也是能够快速打掉白粉,搭配其他药剂,持效期延长,安全性提高。目前主流的搭配乙蒜素的治白粉病配方,推荐使用乙蒜素+三唑酮、乙蒜素+乙嘧酚、乙蒜素+硫磺等。
5. 防治细菌病。使用乙蒜素对细菌性的病害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搭配乙蒜素治细菌病配方,推荐使用乙蒜素+噻菌铜、乙蒜素+喹啉铜、乙蒜素+春雷霉素等。这里不建议乙蒜素和氢氧化铜、王铜混用,因为和碱性农药混用,乙蒜素的防效会下降。
三、乙蒜素在各种作物病害上的实用配方
苹果:乙蒜素+苯醚甲环唑60~200倍液和面粉混合,切开树皮,涂抹可治树干腐烂病;乙蒜素+苯醚甲环唑60~200倍液和面粉混合,切开树皮,涂抹可治轮纹病。
桃树:乙蒜素+苯醚甲环唑60~200倍液和面粉混合,切开树皮,涂抹可治流胶病。
大姜:乙蒜素+噁霉灵淋根灌根治姜瘟效果更好;二氯异氰尿酸或者三氯异氰尿酸+噁霉灵+乙蒜素可治腐霉病效果又好又快。
地瓜:用80%乙蒜素乳油2500倍液浸地瓜种10分钟或在移栽前用80%乙蒜素乳油4500倍液+嘉美红利(土壤调理剂)1000倍液浸地瓜苗根部,防治黑斑病。
大豆:用80%乙蒜素乳油5000~6000倍液浸泡豆种1小时,晾干后播种,可有效防治紫斑病。
四、乙蒜素购买及使用注意事项
1. 正确鉴别市场上的乙蒜素产品。一是乙蒜素味道大,以目前国内工艺达不到完全除味的效果。因此,如果碰到没有气味或者气味淡的产品,请谨慎选择。二是乙蒜素应该是一种透明,淡黄色的液体(低含量的有粉剂)。如果碰到有沉淀,或者絮状物,请谨慎选择。
2. 针对乙蒜素在使用时的两个弊端。首先一定不要超量使用乙蒜素,苗期慎用乙蒜素,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用药;其次,使用乙蒜素尽量搭配内吸性强的药剂,以提高防治持效期。事实上,这几年种植户使用乙蒜素,主要应用在土壤消毒以及防治根系病害,这样使用安全性较高。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