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小麦拌种剂的8大误区
近年来,小麦土传病害愈发严重,而小麦拌种能防病虫、壮苗、增产的优势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现在,又到了冬小麦即将播种的时节,提前采取选种、晒种、种子包衣等种子处理措施是当下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选择药剂拌种需要规避的有哪些呢?相信还有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
一般来说种子处理剂分为3种:浸种剂、拌种剂、种衣剂。
种子处理剂概况
在实际应用上农民往往分不清种衣剂和拌种剂的区别,通常把它们都称之为“拌种剂”,它们虽然都作为种子处理使用,但种衣剂并不等同于拌种剂。拌种剂和浸种剂共同点是在播种前用固体农药或者用含有农药的水溶液来处理种子,都是属于田间施药的一种方式,而种衣剂是拌种剂的升级版。
拌种剂的组成:活性物质+溶剂+辅料(染料等)。
种衣剂的组成:活性物质+成膜剂+其他助剂(分散剂、渗透剂、流变添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填料+辅助成份(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水剂、供氧剂等) +警戒色。
种衣剂是在拌种剂和浸种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大优点是在植物种子外表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包覆强度的衣膜(或保护层)。
注:一般包衣种子可在芽期和苗期的近45天内不需再施农药,且包衣剂用药量仅为田间施药的1/50左右,因此它被称为最节约用药的新剂型农药。
活性物质是种衣剂的主配方, 也是病虫害防治功能中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它包括杀菌剂、杀虫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相应的保护剂、微量元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警戒色实际上是为了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表明这些种子是用药剂处理过的,不能用来食用和作饲料。长期以来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观念,比如认为种衣剂颜色越深、刺激性味道越大,药效就越好,其实不然。
小麦拌种剂的8大误区
误区一:上了“颜色”就是种子处理
并不是上了颜色的种子就是种子处理,很多不法商贩抓住这一误区,卖了不少仅是颜料染色的种子,对种子并没有防护作用,对种子的发芽也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误区二:种子处理过就不施肥用药
有些商家过分营销,让广大种植户对种子处理的功效产生了误区。
种子处理是可以有效地防病、防虫,甚至可以达到壮苗的效果,发挥一定的作用,可在作物整个生长期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事实上任何种子处理产品都无法替代农药和肥料。特别是作物生长中后期,药剂在环境中发生自然分解后,或者被作物吸收后逐渐失去效果,此时仍需要根据田间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要防治病虫害或补充营养元素。
误区三:为了拌种而拌种
拌种虽好,但并不是万能的,不能言过其实。拌种只对土传或种传病害、地下害虫和部分地上害虫有效,用微肥或调节剂拌种是对土壤施肥的一种补充,不能替代施肥。拌种剂中的有效成分无论是杀菌剂还是杀虫剂,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仅能预防不可夸大其效用。
因此,选择拌种剂需有针对性,区域内什么病虫害严重就针对性地选择对应的产品。如全蚀病严重,建议选择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加咯菌晴等成分;如果根腐病和黑穗病类严重,就可以选用苯醚甲环唑;防控麦蚜,可选择吡虫啉或噻虫嗪。
另外,还要根据小麦品种来选择合适的包衣,以达到弥补先天不足的目的,可有效降低品种劣势。
误区四:包衣成分越多越好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是药三分毒,不合理的复配会对种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成分种类太多相互间可能产生化学反应,反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误区五:产品越贵效果越好
价格贵的产品会有优势,但是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同品牌的同一剂型的产品,在质量上往往有明显的差别。选择时不必迷信价格高的、新上市的奇特产品,一方面要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合适产品,另一方面要选择有过使用历史且口碑好的成熟产品。
误区六:出芽率低就是包衣惹的祸
最近几年多有因为种子处理导致出苗率低,甚至不出苗的事件被曝出,产生不少纠纷。而一旦问题暴露,多数人都将矛头指向种子处理剂,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出现问题更多的原因是由使用不当(用量过多),高温、低温、高湿、干旱等极端条件造成的。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问题确实是种子处理的原因。比如不正规企业的产品,添加隐形成分、盲目用于非登记作物等。但只要选择正规厂家和品牌的产品,这些问题一般不会出现,因其安全性已经过田间试验/实验示范等验证过,并得到了登记部门的认可。
误区七:大瓶的拌种剂药量更足效果更好
很多农户选择拌种剂,同样的价钱更趋向大瓶包装,感觉大包装药量更足、效果会更好。其实,这只是心理作用。农药的效果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和剂量,对拌种剂而言往往是有效成分含量低的会在剂量上弥补有效成分的不足。所以,选择拌种剂更应该看具体的配方和含量。
误区八:成膜效果好、膜越亮的种衣剂越好
成膜剂是化学物质,其亲水基及疏水基的多少决定其外观的亮度。成膜的目的是为了在机械播种时可以顺利下籽,膜的色泽与种衣剂本身的效果无关。相反,成膜物质较厚时反而会影响到种子的透水透气性,在低温状态下不但不会促进种子提前发芽,反而会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芽。尤其在遇到低温情况时还会抑制出芽,甚至造成缺苗断垄。
建议:提前处理效果好
提前拌种:为使药剂更好地粘附在种子上更长时间,至少提前三天,否则易出现脱落现象。
选用专用机器拌种,以确保拌种均匀,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拌种,控制药、种、水比例,专用的机器可以使药剂均匀分布于种子。拌好以后,需要在阴凉处晾晒,待干燥后播种。
总之,种子处理对于职业种植户来说并不复杂,掌握科学处理方案就可以事半功倍。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