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码:

秋季蓟马“横行”,且看持证“驯马师”倍内威®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3-8-2 11:22:59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作者:马志铭

蓟马非马,蓟马是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蓟马就已有6000多种,在我国已知有500多种。别看蓟马身长只有1mm,但因其有特殊的锉吸式口器可通过直接取食为害植物外,还能传播数种病毒,是不折不扣的病毒“搬运工”。因其危害作物“恶贯满盈”,故获得“害群之马”的骂名。富美实专利杀虫剂倍内威®(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是目前IRAC 28族双酰胺家族中唯一获得蓟马登记的“驯马师”。那么,在家族中唯一持证上岗的倍内威®是如何利用其独特手法来“驯服”蓟马的呢?


“害群之马”蓟马危害严重,飘洋过海的脚步从未停息

在我国,常见为害瓜果、蔬菜、粮食(稻、麦等)及其他经济作物的蓟马有瓜蓟马、花蓟马、黄胸蓟马、茶黄硬蓟马、葱蓟马、豆大蓟马、稻蓟马、烟蓟马、以及“飘洋过海”而来的外来入侵西花蓟马、美洲棘蓟马、首花蓟马及棕榈蓟马等。其中,烟蓟马、西花蓟马在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的同时还能传播如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条纹病毒,茶黄硬蓟马还会传播花生黄化扇斑病毒等病毒。

外来入侵的西花蓟马、美洲棘蓟马、首花蓟马及棕榈蓟马

近年来,随着我国蔬菜、果树、花卉等种植业的发展和外来蓟马的入侵,加上我国保护地作物生产的蓬勃发展,蓟马的危害日益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蔬菜小型害虫发生面积超过了1.5亿亩次。其中,由于蓟马种类多、食性杂、寄主范围广(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其危害占“五小害虫”发生总面积15%以上。仅在北京地区的调查中发现,黄瓜上蓟马危害率80%,危害株率高达90%。


防治蓟马的药剂品类众多,而倍内威®却与众不同

如此“害群之马”固然吸引了众多“驯马师”杀虫剂来挑战,防治对象为蓟马的杀虫剂产品达376个之多。当前防治蓟马的常用药剂有吡虫啉、唑虫酰胺、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吡丙醚、螺虫乙酯、虱螨脲、溴氰虫酰胺等。

其中,吡虫啉属烟碱类,低毒,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但对蜜蜂等有影响;唑虫酰胺为新型吡唑杂环类,毒性中等,以胃毒为主,兼一定的触杀作用,但无内吸性;乙基多杀菌素或多杀菌素都属新型多杀菌素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阻断其正常神经传递活动,具有胃毒、触杀作用,但无内吸性。

而倍内威®(溴氰虫酰胺)是一类全新作用机理的多谱型杀虫剂,微毒,除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外,还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活性和渗透性能。溴氰虫酰胺是通过激活蓟马体内的鱼尼丁受体,释放出横纹肌和平滑肌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导致蓟马成虫的肌肉运动调节紊乱、麻痹,最终死亡。

溴氰虫酰胺对人、对有益生物、对环境安全,因此,美国环保署将其作为“低风险”农药予以登记,在我国还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

据ARN的批发销售额数据显示,虽然双酰胺类杀虫剂在目前整个蔬菜虫害防控市场中仅占13%的份额,但大小虫同防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的倍内威®,已经显示出了在瓜果、蔬菜虫害抗性管理方面的优秀潜质。


“驯服”蓟马需先克服抗性问题,而倍内威®是优选

蓟马属不完全变态型,全生育期分为卵、若虫、蛹、成虫4个阶段。蓟马在北方地区可以发生8~10代,在南方地区一般发生11代,但在福建发生13~15代,广西瓜蓟马发生16~18代。

尽管登记用于蓟马防治的杀虫剂数量众多,但蓟马经过长时间药剂的洗礼,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又因许多药品作用方式单一、或使用年代久远、或超量频繁用药等原因,导致蓟马防治的抗性问题日渐凸显。

据我国各地区不完全统计,西花蓟马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位数分别为195~10095倍、331~1384倍;对多杀霉素、虫螨腈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其抗性位数分别为34~2552倍、24~295倍。面对如此高的抗性水平,种植户在蓟马防治药剂的选择上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倍内威®因兼具内吸传导活性及跨层渗透性能,表现出触杀+胃毒的全方位作用方式,加之其不同于常规药剂的全新作用机理,从而表现出了对蓟马更好的杀灭效果及长持效期。


绿色环保的倍内威® “触杀+胃毒”,尽展用药决窍

为适应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绿色农药已成为我国农药的发展方向。倍内威®除了解决抗性蓟马防治问题外,还是微毒的绿色农药,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按规定剂量使用,残留检测值远低于国家残留限量标准,蔬菜安全间隔期仅为3天。而绿色环保的倍内威®通过多年的“赛马场”实战历练,目前“驯马”技术已非常成熟,尤其在果蔬作物上的表现优秀。

1.倍内威®是如何做到触杀+胃毒“双管齐下”的?

杀虫剂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能触杀就不胃毒。也就是尽量做到触杀,只有触杀不到的才靠胃毒。而倍内威®“双管齐下”,因而“驯服”蓟马,既快(触杀)又持久(胃毒)。

一是速效性好。蓟马若虫、成虫沾药或接触喷施过倍内威®的植株后几分钟,就会出现瘫痪,停止取食、停止生殖等一切生命活动,可及时止损,从而控制蓟马繁殖及种群跨代效应。

二是内吸性强。蓟马和半翅目的传毒介体不同,蓟马成虫的锉吸式口器就像带吸管的梳子,口器先锉破植物的表皮组织后,梳子吸管随后从表皮刺入吮吸植物汁液,从而引起植株萎蔫,造成籽粒(或果实)干瘪,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而倍内威®因具有强内吸性,药液被植物吸收,并传导进入植物体内,再被蓟马吸食后呈中毒症状而停止危害。这种强内吸作用方式对蓟马等隐蔽性小虫更具有优势。

三是强渗透的剂型。倍内威®是专门为叶喷开发成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剂型,可以加速药剂跨层渗透至植株体内。尤其对于快速生长期的作物,倍内威®充分发挥药剂的作用方式,其强渗透性与内吸性相得益彰 ,使药剂稳定快速传导至新生组织,间接缩短蓟马完成内吸植株汁液而中毒的过程,从而保护新生组织免受虫害,使杀虫更高效、死虫更彻底。

被蓟马为害后的果实症状

2.倍内威®助农提质增收,还需掌握用药技巧。

任何一款好药,都需要科学使用才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倍内威®也不例外。在助力种植户种出绿色果蔬过程中,倍内威®同样需讲究用药决窍。防治害虫时按“治早用小”原则,一般在早期即蓟马虫株率5%或百株虫量30头时,连续使用倍内威®2次,可长久保护作物提高作物成苗率,减轻小虫传播的病毒病及煤污病,达到降低胁迫、健壮幼苗、强枝健花和亮果增收的目的。

由于蓟马成虫活泼,善于爬动和做短距离飞行,阴凉天气或早晚在叶面花内活动,因而在喷施倍内威®防治不同种类蓟马时,须根据不同品种蓟马的特性,尽量将药液喷施到蓟马身上。要做到蓟马沾触药剂需使用如下决窍:

一是根据大多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一般建议在下午用药,但花蓟马要在上午花未闭合时段用药。

二是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药剂熏棚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

三是除提前预防、治早治小外,对于没有覆膜的地块,要细致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蓟马若虫栖息地),同时应采取“围猎”式喷药,即从外围向内的全方位、立体式喷施。

另外,由于蓟马繁殖能力强、发生世代多,为延缓抗药性产生,使用倍内威®要与别的防治蓟马药交替使用或混配使用。

编辑人员:王海晨
相关文章推荐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
  • 热门评论
  • 最新评论
回复
回复内容
保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