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艾津集团董事长张申伟:以专精特新培元固本,勇闯世界
近日《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记者慕名走近艾津集团,面对面地采访了张申伟董事长,近距离地挖掘艾津集团的成长秘诀以及中国农药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深度解读中国农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农药外贸出口在国际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农药产量的50%出口到世界各地,满足了全球农业对植保产品的需求。然而多年来,我们农药出口大多以原药出口为主,很少有制剂出口型企业在海外市场深耕。
但是在江苏却有这样一家农药制剂生产企业,其制剂出口额为总销售额的70%以上,2021年的出口额已达上亿美元,在中国制剂出口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走上了一条绿色的良性发展之路,它就是在行业声名鹊起的江苏艾津作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据了解,该公司董事长张申伟,自1982年走出大学校门之后,便开始了20多年的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工作。直到2003年从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南京农药厂厂长、南京苏研农药公司总经理的岗位上下海,创立南京艾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之后,经过近20年的创业历程,已经打造出了中国农药行业制剂销售前8的江苏艾津作物科技集团。而今,即将迎来弱冠之年的艾津集团,又在58岁的董事长张申伟领导下,迈开了剑指全球农药制剂前10强的二次创业步伐。
艾津集团董事长张申伟
近日《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记者慕名走近艾津集团,面对面地采访了张申伟董事长,近距离地挖掘艾津集团的成长秘诀以及中国农药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深度解读中国农药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在位于南京江北新区中科创新广场的艾津集团外贸总部的办公室里,张申伟董事长热情接待了我们。
艾津集团张申伟董事长(左)与《农药市场信息》传媒顾旭东总编(右)合影留念
专注农药制剂出口并做到领先
是始终不渝的追求
上世纪80~90年代一直扎根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坚持科研的张申伟,在其主要参与开发的一种菊酯类产品获得“化工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情况下,仍然于国家倡导科研院所转实体的改革浪潮中,果断地从1996年开始负责起与地方政府联办的南京农药厂,即后来广为人知的南京苏研农药公司,勇敢地踏上了之前从未走过的经营之路。而开始的这一小步,却成就了张申伟下海创业的一大步。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营苏研的张申伟,深知我国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能力,特别是在1992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因长期被排斥在世界多边贸易体系之外,无法施展拳脚。而在经过多边贸易体制上的艰难较量后,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之后,当时连账务报表都不一定看得懂的张申伟,再次果断地做出了下海的决定,成立了以农药出口业务为主的南京艾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积极加入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
南京艾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与多数外贸企业以原药业务为主所不同的是,张申伟董事长从2003年开始创业起,便把制剂业务作为主打。
此后,不论是试生产,或是规模化经营,又或是如今集团化的运作,制剂的定位均非常明确。即不管是过去、现在或是未来,只做制剂,不做原药,是个一贯的原则。而这种专注,也让艾津的所有资源,都能集中到制剂附加值的提升之上。
然而,专注制剂的艾津发现,制剂业务比原药业务更加繁琐,从制造工艺到剂型,以及各种规格的设计,以及不同地区的登记需求等等,均需做到了如指掌,而且每个细节都要做好。但从整个产业链来说,每个环节都要有不同的人做好自己的角色,而认定了制剂方向的张申伟正是如此。他带领的艾津集团,目前仅制剂的配方方面,已经达到了上千种之多。
农药剂型研发与农药应用技术研究
的确,伴随着入世后中国的腾飞,不断成长的艾森精细化工的国际贸易业务风生水起。
时至今日,向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制剂的艾森外贸业务仍占集团业务的70%之高。艾津集团除了在东南亚、中亚等老牌市场深耕,近年来在中东、非洲以及南美洲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剂型方面构建了以传统剂型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等为基础,以新剂型如微囊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其市场份额每年都呈现稳步的提升趋势。
生产车间
在国内市场开疆辟土
水到渠成做出稻米产业链
虽然艾津制剂出口方面独树一帜,但在国内市场也在逐步发力。目前制剂营收的30%基本全是国内市场的贡献。
因为每年的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也使敏锐的张申伟从中准确地看到了国内农药植保市场的战略机遇,于2015年成立起了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业务模式的深入推进,开始从做农药卖农药,向植物医生的专业化服务延伸,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1000亩的种植基地艾津稻园,作为新产品新技术的试验基地,以及优质稻米的供应基地。
艾津稻园出品的优质稻米
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艾津集团围绕着整个稻米产业链,以工业标准化的思路,充满社会责任感地进行着植保市场和服务的全新探索。张申伟董事长认为,艾津国内市场的成长,必然更有助于理解国外市场。而这种思路和做法,明显与目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相契合。
最值得张申伟骄傲的
是认准方向的艾津团队一步步向前
而随着团队对制剂方向的共同坚守,以及多年的业务积淀,逐渐地成就了目前的艾津集团。在2003年以50万资金启动的5人创业团队,如今仅负责外贸的同事已经达到70多人,整个公司已经拥有了数百位员工,许多都是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等名校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通过内部平台式持股的股东,已经达到了60多位。
张申伟董事长告诉笔者,只要团队培养成熟,到一定时间必然会有收获。而目前,日渐成熟的艾津团队培养机制,正在让员工和团队成熟过程快速缩短。从建立客户关系,到熟悉登记门槛等各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之后,在张申伟董事长看来,未来发展不起来都不可能。
目前艾津集团所取得的成绩,在张申伟董事长眼中,正是这一团队顺其自然的成长结果。而最让他值得骄傲的,是这一沉积多年的团队,仍在有韧性地坚持着一步步向前走去。
艾津集团知识产权展示
停不下来的创业精神
正在促使艾津集团逆势增长
一旦开始创业,便不能放弃,而且也停不下来,应该是众多创业者的真实写照。带领艾津集团快速发展近20年的张申伟,也不例外,甚至在竞争白热化的农药行业,安全、环保日益趋严,以及新疫肺炎疫情持续肆虐的当前,更是有着鲜明的体现。
目前的安全、环保的政策,正在引导着农药行业步入深度调整阶段,规模化的搬迁、兼并重组,甚至是退出的浪潮已经开始汹涌。所以,肩负使命的张申伟董事长明确表示不能放弃,甚至不能懈怠。同时也发出了不一定重复建厂,而要发挥好行业内各自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的抱团取暖倡议。因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这样可能更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与行业的健康发展。
也许正是因此,从创业起便以全球化视角整合资源的张申伟董事长,在经历了安全、环保等各项政策的洗礼,并成功地让艾津集团成为南京化工监测点之后,便可以安心地以化工园区的标准,促进艾津集团各项发展指标的提升。同时,也正以开放的心态,在做好企业内功的基础上,积极地拥抱行业各方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因素,甚至是资本市场战略投资的善意招手。
所以,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猖獗全球的2021年,艾津集团的市场份额不降返升,截至9月中旬的完成额已经超出了去年全年的30%,达以了1.3亿美元的规模。
艾津集团所获荣誉
二次创业的艾津集团
剑指全球农药制剂前10强
经过近20年的创业历程,目前的艾津集团在董事长张申伟眼中,仅仅算是活了下来,或者按发展成绩来看,低调的张申伟董事长也仅仅认为是小有建树。因为,在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目前,张申伟认为艾津集团未来还有很长路要走,今后要以优秀的行业企业为榜样,进一步做好自己的事,努力提升客户和企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在此基础这之上,一直认为不向上就没有出路的张申伟董事长,又对年近20岁的艾津集团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新要求,克服困难,从头开始,以更高、更新的理念和技术,以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的水平的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发展,以及客户满意度的增强。
民以食为天!农药虽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业,但却是一个刚需的行业。秉持这种信念的张总对农药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然而,不做到应用端,却很难理解到农药的价值。
艾津农业技术服务现场
因为作为农业投入品的农药,对每个国家的农产品及粮食安全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全部出口以制剂为主的艾津集团,在张申伟看来,每一瓶出口的农药,不仅代表着艾津集团,同时也代表着中国。而以此自我鞭策和激励,以及在二次创企业的精神驱动之下,产品质量越做越好,市场越做越广阔的艾津集团,在不断地为农药正名的同时,也持续地保障着全球粮食安全,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精耕细作地贡献着艾津人的力量。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大而强的企业,也需要许许多多像艾津植保一样专精特新的企业。
艾津集团追求高质量产品标准
而对于作为以制剂出口为特色和优势的专而精的艾津集团,目前能够进入中国制剂企业前8强也是水到渠成。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张申伟董事长认为,以艾津集团已经打下的良好基础,未来10年营收达到50亿元也不是没有可能,更远的目标是向着全球制剂生产企业前10强迈进。相信通过富有韧性团队的一步步扎实的努力,也许这样的目标对于艾津集团同样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
艾津集团向着更远的目标奋进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