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伙伴”诞生,杜邦与陶氏合并前仍是对手
3月14日,杜邦植物保护在上海发布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伙伴。在一年一度“3.15”打假主题日的前一天,正当耕种的时节,杜邦植物保护全新推出“伙伴”品牌形象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让进入中国几十年的杜邦植物保护进一步成为中国农业行业,特别是种植者最好、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始终维护农户利益,践行知识产权保护。而公司层面,早已确定要 “在一起”的杜邦与陶氏这两家全球化工巨头,在正式合并完成前,在大中国区仍会是另一种伙伴关系——竞争性伙伴。
一、每年推出一个创新作用机理专利化合物的杜邦植物保护,将与中国农业打造互惠共赢的伙伴关系!
“杜邦是靠技术、靠科学研发来驱动成长的”,杜邦植物保护大中国区总裁黄田强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到往后的若干年,基本上每一年都会有一个跨时代的新作用机理专利化合物面向市场,我们已经储备了好多年,正在一个一个排期推出!”对于未来的市场,黄田强总裁等杜邦人在技术储备面前信心满满。
杜邦植物保护部是杜邦公司在农业领域重要的业务单元,致力于为农业提供不断更新的解决方案,挖掘农作物的增长潜力,改善世界粮食的供给,让农业可持续地满足当代人和后代对粮食、纤维以及燃料的需求。所以,本次杜邦植物保护推出“伙伴”品牌形象恰到好处地展示出了杜邦与农业从业者互惠共赢的关系。
两年前杜邦公司在水稻种植区推出的“杜邦康宽环保行”活动,目前已经推展到了玉米种植区等北方广大地区,所到之处,深得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经销商及农民朋友的欢迎。因为此活动不仅为种植者带来了减低成本等切实的利益,而且也美化了农村环境,这样的公益性行为,目前已经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如安徽省农委、植保总站等单位就以此来号召所有进入安徽境内的农药公司展开回收工作。据杜邦植物保护亚太区品牌保护顾问司马青云介绍,有些地方上的农业执法部门查扣了各种各样的非法农药不知道怎么销毁,还通过“杜邦康宽环保”行活动向杜邦公司寻求经验,才得以顺利地完成销毁处理。可见,杜邦与中国伙伴的关系,已经非同一般了。
另一方面,种植户的关注与信赖也给予了杜邦强有力的支持。2008年以来,杜邦凭借康宽®这款可谓家喻户晓的虫害防控产品获得了无数的粉丝伙伴。就在3月18日,杜邦又上市了一款战略地位堪比康宽®的革命性划时代杀菌剂——杜邦?增威赢绿?,并以在线抢购的形式率先向中国农民朋友推出,此举无疑又为杜邦赢得了不少粉丝,强化了杜邦与种植者的伙伴关系。据悉,杜邦计划平均每年在植物保护领域开发一个新的革新性化合物,这让我们对未来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更加充满期待。
二、 “藏技于民”与系统化专利品牌保护融合发展,杜邦将全面强化伙伴利益!
每一个新产品的面市,总要有保驾护航的措施出现。在“3.15”前夕发布“伙伴”品牌形象,可见一向打假强硬的杜邦公司对品牌保护之坚决,对农民朋友利益维护之坚定。
杜邦植物保护品牌保护团队秉持着“保护农药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广大农户利益,也是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信条下,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坚决打击假冒及非法农药。农药中添加隐性成分是造成农残超标的主要原因,而农残超标将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杜邦植物保护打假在业界是出了名的强悍。据司马青云介绍,截止目前,杜邦已经收集涉嫌样品3000多份,并与相关省份的公安机关合作,成功推进了超过45件刑事案件的审理,其中超过60人被判刑事拘留,30人以上被判相应的处罚;与农业、工商等执法单位合作,共计推动了超过1000起行政处罚案件。2015年,杜邦推动的刑事、行政案件共计查扣非法产品、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近4200万元。此外,司马青云先生告诉记者,杜邦目前仍掌握着许多违法行为的证据,只待时机成熟时再配合相关部门展开调查。
“杜邦的打假不是纯粹为了打假而打假,而是为了能够保护好的技术、好的产品!”黄田强总裁告诉记者,“让整个市场、整个农业在质量上面提高一个层次,我们也会继续对打假活动不断地投入。”
但是,杜邦非常明白,在自身打假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就要依靠广大农民朋友、经销商伙伴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所以,“‘藏技于民’,甚至‘藏技于官’,我们都在做。”,司马青云如是说。而这方面一个突出的事项就是,杜邦与农业部药检所、植保协会等单位在农药快速检测技术和“三码连锁”防伪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据了解,快速检测技术可在几分钟内快速检测到农药中的所有成分,“无论里面无论放什么隐性成分都能够快速地检测出来。”
含有杜邦与农民、零售商接触技术的“三码连锁”,将令犯罪分子失去可乘之机,杜邦可以让农民朋友非常方便地判断出是否是真品,同样,这项技术在执法者方面也会受到欢迎。
此外,为了保护伙伴的利益,杜邦在每个新产品推出之时,就已经规划好了整体的品牌保护之路,如最新上市的杜邦?增威赢绿?便是个代表,在产品上市之前,杜邦就已经部署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长远规划措施。
三、杜邦与陶氏,在正式合并完成前仍是竞争性伙伴关系——对手!
在“伙伴”品牌形象发布会现场,杜邦植物保护大中国区总裁黄田强先生表示,杜邦农业所要聚焦的 “实现2016年的成本削减和营收目标,保证在农业领域推出令人振奋的创新成果,以及完成与陶氏化学的平等合”这三大重点方向。
据了解,杜邦和陶氏已经同时向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正式提交了两家公司合并的申请。经约定,“在一起”之后,会拆分成三家公司,分别是以杜邦名字命名的农业公司、以陶氏名字命名的材料公司,以及经营专有产品和一些特殊产品的第三家公司。一旦合并成功,按照2014年的统计,两家公司在农业方面的营收总计达190亿美金,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当量。合并以后,在中国农资市场将会形成产品线和产品组合非常领先和完备的一家公司,也将会更有力地面向农民层面提供技术支持,从质量和力量上面来讲,都会是一家强大的农业科技公司,也必将会对中国农业市场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在这种将要“在一起”,但还没在一起的时候,两家公司在大中国区市场上的关系是什么呢?黄田强总裁明确地告诉记者:“在市场上面,相互之间还是竞争对手,至少2016年正式合并完成前都是这样。”
杜邦与陶氏都是美国上市的公司,循规蹈矩进行着各自的业务,在合并还没有正式批准和完成之前,二者之间仍是单独运营的公司。所以,在中国市场上,二者团队都有非常明确的共识,“2016年我们在市场上面还不是一家公司,我们是相互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