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中医》即将开拍,药材种植或将是风口?
近日,一部以中医为题材的纪录片《人民中医》即将在广东开拍的消息振奋人心。此纪录片的开拍,无疑标志着中医药复兴正迎来一个重要的契机。那么,中药材种植或许是下一个风口?那么请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来看一下吧!
河南卢氏:连翘叶芽变“绿金”
“真没想到,原来一文不值的连翘叶芽加工成连翘青茶、红茶,竟成了俏销产品,一小提就能卖到200~1000元。”近日,河南省卢氏县双龙湾镇东虎岭村连翘种植户莫章文说。
连翘果是连花清瘟胶囊、黄连上清片、双黄连等医药的必需原料,在近年来的新冠疫情防控中凸显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价格一路攀高,但具有同等功效的连翘叶芽却春长秋落不为人识。
1960年出生于卢氏县徐家湾乡的杨献民,1990年放弃教师这一稳定职业,外出海南植树造林,2007年返乡创业,承包林坡51万亩,其中卢氏境内40万亩。
多年的荒山绿化中,杨献民发现了连翘叶芽的食用、药用价值,大胆按照制茶的工艺流程制作连翘茶,邀请业界专家学者检测、品鉴。有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杨献民于2016年投资2000余万元,在范里镇三门村开办卢氏县献民连翘茶厂,流转1000余亩土地建立连翘示范茶园,承包19万亩野生连翘创办采茶基地,购置揉捻、烘干、包装等成套制茶设备,于2018年成功研发出全国少有的连翘茶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其因食药同源、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抑制流感、护肝降压等特殊功效,加上饮用方便,而备受城乡市民青睐。
目前,该厂年生产能力由200吨增至400吨,线上线下俏销上海、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地,销售收入增至3000余万元。
广西南宁:黄皮果种植“钱”景可观
“碧树历历金弹垂,膏凝甘露嚼来奇。木奴秋色珍如许,那似香飘褥暑枝。”明代诗人董传策的一首《瞰黄皮果》,描绘出了黄皮果的色香味美。盛夏时节,黄皮果已悄然上市。
近日,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当地黄皮果进入采摘期。站在田间地头放眼望去,一串串金灿灿沉甸甸的黄皮果挂满枝头,颗粒饱满均匀,色泽金黄诱人,令人垂涎欲滴。黄皮果味道酸甜,口感清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有机酸,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的功效,是夏季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府城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黄皮果种植,种出来的黄皮果果实卖相美观,果肉品质优良,吸引了广西区内与广东、福建等区外各地的客商争相前来收购。据了解,府城镇种植的黄皮果主要为无核黄皮、鸡心黄皮以及黑金刚三个品种。农业部门数据显示,全镇黄皮果种植面积约为300公顷,主要分布在四明村、富良村等,每667平方米(亩)产量1250~1500公斤左右,今年收购价在6~10元/公斤之间,“钱”景相当可观。昔日的贫困村依靠柑橘、龙眼、黄皮等特色水果种植,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村民步入增收致富快车道,村屯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府城镇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气候条件,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的新局面。
江苏盐城:石斛花开振兴路
“我们把石斛花包装成礼盒,销售到全国各地。市场价格大约每克28元。”近日,江苏云梯仙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凤说。
拥有“仙草”之称的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从播种发芽、分拣育苗到定植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呵护。最佳生长温度为15~20℃,每逢冬季工人将一棵棵绿油油的铁皮石斛苗移栽到智能化连体控温大棚,大棚内都使用全自动化控温和浇灌系统,确保幼苗正常生长。现在一瓶6株铁皮石斛幼苗价格已涨到12元,市场销售火爆,订单不断。
目前,该公司已创建了盐城市响水县黄圩镇云梯关村和小尖镇三河村两个种植基地,种植面积约1000亩,分为温床种植、盆穴种植等多种种植模式,可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同时,公司铁皮石斛项目已完成集种子培育、种苗组培,多模式种植、加工、农旅文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年总产值10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黄圩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广西恭城:槐米成致富“金米”
时下,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良溪村金槐米种植基地,超过30公顷的金槐米正式进入采摘旺季,一棵棵绿油油的金槐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花蕾。农户们在地里忙碌不停,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近日,记者走进栗木镇良溪村金槐米种植基地,看到郁郁葱葱的金槐长势正旺,米粒大小的槐米含苞待放,偶有一两朵洁白的花朵点缀其间,炎炎夏日却似有春意盎然的景象。三四个农户不停地在槐树林里穿梭,忙着采摘槐米,装袋,然后再进行杀青,晾晒,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金槐是槐树的一种,因花和籽呈金色而得名。金槐树的花蕾经杀青晾晒干或烘干后,呈米粒状,俗称“槐米”。槐米,味甘性平,具有清热凉血、平喘止咳、抗菌消炎、润肠通便等功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行情好,每667平方米(亩)产量可达200公斤,市场价格一公斤可达60元。
“我们良溪村种植槐花超过33.33公顷,现在进入采收期,从7月10日开始采收到八月中下旬结束。”良溪村支部书记蔡勇军介绍,“我们村种植槐花,前景很好,价格也很高,现在我们村鼓励更多农户参加槐花的种植,提高我们的经济收入。”
据了解,该村将积极探索“企业+家庭农场+农户”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扩大村产业规模,进一步提高群众收入。近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中药材扶持政策,引导农民种植中药材,并采取多方合作模式推广规模化种植。如今,乡间弥漫中药香的同时,瑶乡百姓也种下致富“金药方”。
湖北随县:让撂荒地上艾草摇曳生“钱”
布谷啼翠,万物竞茂。近日,湖北省随县均川镇龙泉村的50亩艾草种植基地迎来了首茬采收期,连绵起伏的田野里,密密匝匝的艾草迎风伫立,摇曳生姿。一台收割机在绿色的田野里来回穿梭,丰收的喜悦在空气中弥漫。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先才介绍,龙泉村是湖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产业朝气蓬勃,乡村合作公司稳步前行。为了解决村民外出务工、零散田地无人耕种的现实问题,2022年,龙泉村将这些偏僻的地块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统一管理,连片种植经济作物。让曾经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变成了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田野。
“这些田地因为地处偏远,单块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已经荒芜好多年了。村集体按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过来,避免了土地撂荒,也让老百姓有了收益。”张先才告诉记者,艾草投资小、耐干旱,田间管理相对简单,是一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2022年春,该村采用“乡村合作公司+村干部”的模式,流转土地50亩,尝试艾草种植。
小小艾草,浑身是宝。艾草具有祛湿散寒、止血消炎等功效,可用于艾灸、泡脚,还可提取精油,制作高端化妆品。“艾草生命力很强,一年种植多年受益。每年可收割三茬,收割后自动返青,来年不需要重复播种。更重要的是,它不跟粮食争地,荒山野岭都可以生长。”张先才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年产艾草3000公斤,按每公斤1.6元计算,50亩艾草毛收入24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益8万元。
田间,农机手驾着农机驶过,一排排艾草便齐刷刷应声倒下。几位村民拿着镰刀、草绳,在田间晾晒、收集,打包成捆,好一幅生动的丰收图景。“从整地、种植,田间管理到艾草收割,我都在这里打零工,一天80元,人也不累,挺好的。”村民李汉国高兴地说。
一株草换来绿满山。毫不起眼的艾草,变身“金枝玉叶”,收获了致富的希望。艾草种植技术含量低,户户可参与,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好产业。邻近的富家棚村和九龙观村看见艾草产业的美好前景,也跃跃欲试,先后向龙泉村预订了艾草种苗。
“下一步,我们将大面积推广艾草种植,争取实现耕地零撂荒目标。同时,推动艾草深加工产业落地,最大限度提升土地附加值,带领村集体和群众致富增收。”张先才充满信心地说。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